《中國民主季刊》在美正式創刊

2023.01.20 13:52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國民主季刊》在美正式創刊 《中國民主季刊》在美正式創刊
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 @chinatransition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打破慣例,連任國家主席,讓外界對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提出強烈質疑。白紙運動中,更有民衆喊出"共產黨下臺"的口號,再一次使中國民主化轉型問題成爲海內外輿論的焦點。美國非營利機構"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週四舉辦網絡會議,正式發佈其創辦的學術性刊物《中國民主季刊》,併爲其"憲法設計有獎徵文"活動的獲獎者頒獎。

 

 

1979年《讀書》雜誌創刊,創刊號第一篇李洪林所寫的《讀書無禁區》,呼籲不要限制人民讀書自由。四十多年過去了,這一呼聲仍有迴響。在週四的研討會上,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所長王天成的發言似乎正回應着“讀書無禁區”的呼聲。

打破禁區

王天成在表達創辦《中國民主季刊》的初衷時說,“中共政權控制知識和信息的自由流動,限制人們瞭解一切對他們統治不利的東西,他們不止是限制人們瞭解國外的情況,也限制人們瞭解中國本身,我們辦這個雜誌就是要打破這種限制。”

 

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所長王天成表示,“中共政權控制知識和信息的自由流動,限制人們瞭解一切對他們統治不利的東西,他們不止是限制人們瞭解國外的情況,也限制人們瞭解中國本身,我們辦這個雜誌就是要打破這種限制。”(視頻截圖)
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所長王天成表示,“中共政權控制知識和信息的自由流動,限制人們瞭解一切對他們統治不利的東西,他們不止是限制人們瞭解國外的情況,也限制人們瞭解中國本身,我們辦這個雜誌就是要打破這種限制。”(視頻截圖)

期刊的編輯團隊在《中國民主季刊》第一期刊載的發刊詞中,對中國當下的政治形勢做了消極的評估,其中提到,“在本刊創辦的當下,中國正在經歷極權主義的重建。這是一種新極權主義,其目的既是爲了應對一黨專制所面臨的危機,也是爲了滿足最高領導人的個人野心。”

期刊副主編、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滕彪介紹說,《中國民主季刊》是想兼顧理論性和現實性,“當然我們有理論關懷,我們強調它的思想性,但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中國社會現實政治的分析,關注中國未來可能發生的民主化轉型。”

在《中國民主季刊》發佈的第一期目錄中,可以看到,有王天成對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戴雅門的訪談《民主當今面臨的挑戰與中國可能的政治前景》,也有滕彪與前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教授的訪談《自由主義在中國的艱難探索》,以及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國光等人就“極權主義在中國的重建”所作的評論合集等等。

爲了保證《中國民主季刊》的學術品味,期刊的編輯委員會還邀請了國際資深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林培瑞(Perry Link)、孔傑榮(Jerome Cohen)、白夏(Jean-Philippe Béja)、麥克·戴維斯(Michael Davis)以及臺灣吳介民、陳志柔教授等人擔任顧問。

本臺記者在會議上提問,目前中國國內對中國憲政問題的研究也已經有很多精深的研究,包括中國政法大學王人博教授的新著《1840年以來的中國》,以及翟志勇的《從《共同綱領》到“八二憲法”》等等,期刊打算如何與國內的學術界實現連接?

王天成回應說,刊物本身是一個平臺,歡迎國內學者投稿,如果考慮到政治風險,可以採取筆名的方式。但他也提醒說,“您如果是討論知識性的問題,並不會帶來多大的政治風險,有時候人們會自我設限,給自己的空間往往比你實際可以擁有的空間要小,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以來的經驗。”

“獨裁倒臺很可能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會議上也頒發了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人道中國和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憲法設計有獎徵文”獎項。

 

美國非營利機構"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週四舉辦網絡會議,正式發佈其創辦的學術性刊物《中國民主季刊》,併爲其"憲法設計有獎徵文"活動的獲獎者頒獎。(視頻截圖)
美國非營利機構"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週四舉辦網絡會議,正式發佈其創辦的學術性刊物《中國民主季刊》,併爲其"憲法設計有獎徵文"活動的獲獎者頒獎。(視頻截圖)

王天成在會上解釋說,“憲法設計”是爲了從專制向民主轉型的一種準備,“歷史上很多獨裁政權倒臺的時候,往往是突然發生的,速度非常地快,好像一切都是一夜之間的事情;中國這個獨裁政權很可能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時候就倒臺了,如果這個時候不做準備,到那個時候再作準備就晚了。”

本次共評選出三位優秀獎獲得者,和一、二、三等獎三位獲獎者。其中有多位獲獎者出於安全考慮,無法現身領獎。本次徵文網絡評委會委員向莉在頒獎時表示,“他們都不能露面領獎,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了這次徵文主題的重要性。我們理解他們,向他們脫帽致敬,將榮譽歸於他們。希望將來某一天在自由的中國把酒話今天。”

本臺記者注意到,本次徵文的部分獲獎者,包括一等獎獲得者丁毅和二等獎獲得者王慶民,都沒有政治學的專業研究背景,並就此詢問專家組的意見。徵文專家評委會委員、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在回應時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以多年前他在中國的講學經歷答覆說,中國的比較政治研究也在不斷深入,海外有很多人才可以做很多工作。

 

記者:王允    編輯:梒青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