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社部近日发文要求中国各地政府放宽失业登记条件,从今年2月起,城镇常住人员如果失业,即使没有本地户口,也可在当地进行失业登记。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人社部的新规定旨在吸引更多农民工进城。也有媒体分析说,此举是为了让更多失业农民工登记为失业人口,从而使中国官方的失业数据更准确。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1月6号刊登了新修改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新规第六十三条放宽了失业登记条件,删除了2007年发布的旧规中“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的文字,改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人社部同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机制,保障城镇常住人员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并有针对性地为其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对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要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各地要统筹考虑本地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保障其逐步享受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
根据中国人社部发布的新规,失业登记的范围主要包括6类失业人员:1,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2,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3,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4,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5,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6,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的。修改后的规定将在今年2月起实施。
路透社1月7号的相关报道说,中国人社部的新规让农民工可获得失业救济,以吸引更多农民工进城。
不过,上海汇通网1月7号的报道表示,中国人社部此举可能会使更多失业农民工进行登记,从而使官方的失业率数据更加准确。中国官方失业率长期保持在4%左右,但中国官方失业统计数据目前只覆盖当地户籍的居民,没有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中国的统计部门一直在努力提高失业数据的可靠性,而此次放松相关规定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中国人社部要求各地放宽失业登记管理,没有本地户口的失业人员也要登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邓晓刚评论说:“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最起码是朝着降低城镇居民差距迈出的重要一步。过去只是统计有户口的城镇人员失业率,很多人从农村进城已经住了很长时间,仅仅因为户口问题,他们就不能得到失业救济。这是一种歧视。能够考虑到进城农民工的利益,这是社会的一个进步。”
中国人社部新修改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强调,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不得歧视残疾人;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相关法规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除外。
中国反歧视公益机构“南京天下公”发起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于方强对此评论说:“我觉得这个修订后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因为它里面强调的几个新的地方,实际上,之前在不同的法律里都已经提到过,在中国法学界、劳动法学界,对这些问题早就有了一定的共识。而且这些法的法律地位都比《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要高。新修订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能不能真的遵循这个规定,也很难讲,需要看具体实施的效果。”
中国人社部的《通知》还说,今后《就业失业登记证》将更名为《就业创业证》,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已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继续有效,不再统一更换。
(记者:林坪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