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媒体称为一年一度北京“政治盛宴”的“两会”期间,温铁军作为官方认可的“三农”问题学者在对媒体谈到发展城镇化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时谈到了他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怕发生的问题。北京法律学者、“后改革思想网”负责人陈永苗认为,中国城镇化变成地方政府财政的摇钱树,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被城镇化, 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这个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秘密。这个没有什么好那个的,而且城镇化的进程必然是如此,在现有的体制下,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它没有任何动力来推进城镇化, 这个谁都知道,地方政府自己也承认, 中国政府自己承认。这个问题他们觉得说现有的体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但实际上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一旦搞城镇化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有学者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地方财政历年来的收入,无论用什么统计方法都不难发现,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总体收入的比例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美国俄克拉玛中部州立大学中国问题学者李小兵教授表示,在中国现有体制下, 温铁军担心中国城镇化成为对方政府竭泽而渔的生财之道也有他的道理:
“当然他这是从农民的角度考虑看出过去这个城市的发展也是有代价的,很多农民啊,还有包括一些个人的企业,或者私人利益都受到侵犯,搬迁等等这些问题都存在。所以他说的这是有道理,换句话来说,就是说在这个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仓促上阵,会给腐败增加和提供新的机会,更多的农民会成为victim(受害者)。”
李小兵教授表示,中国现行体制不变下的城镇化可能使更多的农民成为牺牲品和受害者。然而, 中国中央政府今年的涉农一号文件第一次将城镇化作为主题。李小兵认为,用城镇化方式解决三农问题是因为中国政府通过实践认识到, 乡村管理不像城市那样有效:
“现在城市管理有效、有益、有助于中央政府,乡村管理一直就处于边缘、不利、甚至是亏损,所以他们想用这个成功的城市管理经验来加强对乡村管理,所谓城镇化。所以是这个目的,这是一个政府体制改革,就是说乡村的改革一直是不成功的, “三农”问题多少年了,也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干脆我就不要再管农村了,把它变成城市。”
温铁军还表示, 20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土地转移到农民就业问题上。不过,陈永苗则是这样看中国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一个国内殖民。你就比如说原来的英国,它去殖民掠夺,他是去外掠夺外民族人或者是外国人。但是中共的这个殖民掠夺实际上它是一个把国内的农民, 广大的农村拿来殖民掠夺,建立在国内殖民的这种基础上,所以所谓‘三农’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1949年之后,整个的国家的体制是建立在殖民地基础上。那你所谓的工业啊,工业剪刀差,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吸农民农业的血。温铁军说的土地问题城镇化,他不是在解决农民的社会公平其它问题,而是只是说不要剥削得太严重。”
温铁军提出让让农民落户城镇可以, 但不能让农民放弃土地的说法,因为进城的农民实际上没有得到和城市市民相等的国民待遇,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产资料, 也是农民的生活保障资料。 对此,陈永苗有不同的看法:
“温铁军他们首先觉得农民不应该放弃是觉得中国这个农民,他可以依赖这个地, 地就是他的社会保障, 所以他一直觉得这个土地不应该私有化。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农民的土地实际上它产生的粮食产量产生的价值可能甚至温饱问题都支撑不了,他并不能支撑得起社会基本保障。更别提说满足‘三座大山’什么教育啊住房啊什么。”
中国的三农问题似乎已成为近年两会的必谈话题。 围绕解决问题之道,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