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来水的卫生信息,中国媒体近日披露了两个颇有出入的数据,一个数据说,中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另一个数据说,“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前一个数据包含一个定语:“出厂水质”,后一个数据则不含这个定语,有可能是指到达用户家中的自来水的合格率。但是,正如《新观察》一则报道所说: “无论是50%还是80%合格都无法让人心安”。
美国德拉华州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工程师高放博士表示,中国自来水的合格率看来是有问题,需要从自来水加工处理和输送管理两个环节找问题。
高博士首先介绍了检测自来水合格率的两个标准:
“自来水实际上是两种标准:一种标准就是你喝了自来水以后会不会坏肚子,这是最明显的,是所谓生物方面的标准,就是水里有没有细菌或者病毒,就是让你闹肚子的这一点;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化学物品的含量,化学的一些残留物的含量。这两个标准在美国实际上都有。在美国,大家都知道只要拧开自来水我就可以直接喝,为什么呢?就是它不会让你闹肚子。但是它里面有一些标准,它还是有一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它用氯来消毒。氯可以跟水里一些微量的化合物产生作用,生成带氯的化合物。这种物质会致癌的。最近这些年在讨论就是到底该不该用氯来消毒?”
高博士表示,以他个人的观察来看,中国自来水的安全问题也许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严重。不过他认为,随着自来水安全数据的及时披露与公开,今后还会暴露更多问题:
“在中国,我相信你说的,是有一部分还可能是相当的一部分没有达到国家现行的标准。这里有各种原因。第一,国家是有标准,自来水通过自来水厂出来以后要达到这个标准。比如说处理得不彻底,但处理得不彻底这一点,我自己的感觉并不是很严重。为什么?我喜欢吃冰,在国内很多时候特别是到菜馆时,你要冰,我相信这冰绝对不是烧开了水放凉了以后再结冰,肯定是从自来水里结的冰。我家里也是自来水做冰。这个冰吃了以后我也没闹过肚子。从我的感觉来讲,水是有问题,但是没有那么严重。这是我自己的感觉,现在的信息公开,越来越明朗化,而且公布的范围越来越大。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是得越来越多。不管是83%达标也好,50%达标也好,这里面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暴露了以后,绝对会对改进,对增加饮用水的质量是绝对有好处的。”
这位专家表示,中国自来水的合格率问题,也许主要出在自来水输送管理环节:
高博士:“如果说从水处理厂出来的水不达标,那当然要增加处理的严格的程度。实际现在水的处理,就是当水进到厂里以后,然后从厂里出来要达到很干净能够喝的标准的技术,这些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中国现在有一个问题很可能就是出现在这,就是管理上的原因,就是在管理过程中,比如说应该经过什么样的程序,该投放什么样的处理药物,而它为了减低造价就错过一个环节,或者某些管理环节上出了漏洞,就是这些方面会产生一些问题,美国实际上主要问题也是出现在这里。”
记者:“这个技术本身的问题不大,是吧?”
高博士:“这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么说吧,如果你要把城市的污水处理成非常非常干净的水,这是没问题的。”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中国自来水的质量与大环境的污染有关:
“你刚才说的是官方的统计数字,是通过测试来的。我给你举个例子,上海的自来水我没有检测,但我喝到嘴里总有一股味道,而且这个味道一直都是有的。尤其是我来了美国以后再回去,再喝那里的自来水时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但我没有检测,也不知道,所有我觉得自来水不合格的情况跟整个环境污染有关系。像在美国,纽约、长岛的水都有人经常地检测,看有什么合格,有什么不合格或里面含有什么重金属,含量有多少,对人体的侵害有多少都是有检查报告的。中国往往经过测试,而且现在也公布了,这是很好的一个举措。我相信这不是自来水厂技术的问题,而可能是技术跟不上整体污染的情况。水质污染的情况要从根本上消除大环境的污染才好。”
据《新观察》报道,今年7月1号起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