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干部下乡不是一个新举措。文革前和文革中都有干部下乡,其中有些是被派去搞“四清”,有些是被下放到农村接受思想改造,有的则是随单位到农村上五七干校,还有一阵子还是为了“备战”,其意义大都是在思想、政治方面。当然,除了干部下乡而外,还有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意义也是在思想政治方面。许多人回忆起那些岁月,有一种复杂的怀旧之感。
如今很明显也是由高层倡导的干部下乡运动,其目的却颇为不同了。从中共组织部长李源潮的话来看,干部下乡虽仍有“拜人民为师”的动机,但以多数负责干部所言,干部下乡是推行三农政策的一个举措,是政府扶贫解困工程的一部分。
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指出了当下的干部下乡和过去的干部下乡的区别。冉教授表示,希望干部下乡有助于缩小当前农村的贫富差距:
:“ 过去的干部下乡是防止干部腐化,向老百姓学习,改造干部。现在的干部下乡并不是为了学习,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个目的不一样。最近干部下乡是做调研,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大家都很清楚,中国贫富不均的问题比较严重。全国各地从农村到城市一般说起来经济是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也不可否认有的地区人们的生活相当困苦。中国政府自己也承认中国很多人现在都生活在中国制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的贫困线比其他国家的贫困线要低一点儿。在这种情况下,确实要对贫困的人民加以关照和帮助。”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干部下乡既可缓解官民矛盾、密切官民关系,也有助于帮助农民脱贫:
“干部下乡是中国政府一个特有的措施。一方面中国的干部下乡官民关系,干群关系能够变得更融洽。因为现在的官员都住在深宅大院,门口都有警卫,普通的民众一般都接触不到领导。还不像五、六十年代,官员的办公室普通民众都可以随便去,也没有什么岗哨。现在大概普通的民众如果里面不认识人人,没有人能够进得了县委大院,县委办公室,更不要说市政府、省政府都进不去。所以官民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干部脱离实际,不了解民众疾苦的情况越来越多。官员们基本上都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也许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官员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这当然有利于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改善官民关系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官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第二个方面,官员能够掌握政策,了解信息,对农民进行帮助,也有助于这些农民脱困。所以,干部下乡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即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也有利于农民致富。”
胡教授表示,各级干部在农村扶贫解困的路子可能不尽相同:
“如果有些掌握了政策,掌握了实权的干部下乡,或许他能够做到让农民脱贫,但是即使是让农民脱贫了,可能是利用了他的公权力,或者是利用了政策的优势,利用他掌握的某些优惠某些特殊政策。很多干部可能也没有这样的优势,他想让农民脱贫,那可能就要靠他灵活的脑袋,开阔的眼界以及对市场的了解。”
冉教授说,干部下乡固然有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一个好的三农政策,并付诸落实:
"这种政策暂时不用宣传,政府解决贫穷人口那就没有很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政策对,真正能够落实是最重要的。"
据报道,有人说干部下乡是为了维稳;对此,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予以否认;他说,干部下乡是“真正帮助贫困农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