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驻华使馆发言人对法新社表示,“使馆敦促中国政府完全恢复冉云飞的人身自由,根据中国对世界人权宣言所作承诺的精神对待冉云飞。”
法新社说,美国驻华使馆是在美国副总统拜登8月20-21日访问成都、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到任几天前提出上述呼吁的。
纽约的人权活跃人士刘念春表示,拜登副总统访问四川不会是因冉云非的事而去的,但是中国当局将冉云飞由监禁改为监视居住六个月看来与拜登的访问有关,是做给世人看的:
“拜登去成都访问,可能是国内的一种安排。这个安排肯定不会是因为冉云飞而安排。美国方面可能也可能不是这样,中国方面也不是这样。不过可以肯定一点,拜登去成都肯定对冉云飞由被抓到现在被监视居住应该有一定关系。它是做给国际上看的。”
刘念春表示,当局有可能想避免对异议人士的高压引起更大反弹:
“有些作家被抓进去之后,像北京,北京有将近二十人被抓,最后出来之后一律封口。就是不谈他们被抓进去的情况。从间接消息透露,这些人进去之后,全被暴 打、侮辱人格的殴打。他们一律没有谈这个情况。这不仅在国际上,国内也引起反弹。它把冉云飞放出来,它可能是就缓解,化解这方面的因素。”
四川作家铁流表示,他认为加给冉云飞的“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不能成立,所以他预料当局应当会将他释放:
“当时冉云飞抓进去以后,就说他是颠覆国家政权。我说这个罪名成立不了,他就写写文章,我说会放的,当时我就说会放的。后来证实了我的观点。我不仅说冉云飞会放,艾未未会放,这都判断对了。”
北京律师程海表示,他不能判断将冉云非由监禁改为监视居住六个月是否与拜登访华有关,但是中国管理层看来逐渐认识到一味打压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不好评论,不知道实际上有没有联系。现在实际上我掌握的证据没有显示它有联系。还有最近星星点点的放出来一些信息,有些人拘留的放出来了,像艾未未,冉云飞。这个我是这样看,因为国务院下文说重大事件应该由媒体来监督。原来媒体也好,都是报道重大的一些纠纷,像社会矛盾要暴露出来然后才便于解决。 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和管理,都要人们能普遍地反映民意。大多数觉得比较公平一点才能稳定。原来这种做法,特别是地方一些拆迁对访民进行打压,一些公安对说了一些他们不舒服的话的人采取一些不该采取的法律措施。原来这种看法也不正确,为了社会稳定、要统一言论,实际这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 这个问题,因为拆迁访民搞的越来越厉害。动车事件出来之后,也是社会监督联合起来,管理层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一味地压也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位律师表示,监视居住的自由度介于监禁和保释之间,仍是一种强制性手段:
“监视居住期间,如果要去外地,就要通过公安部门的批准,他才可以到外地去。要会客,除了律师以外,还要经过批准同意。整个状况比在监狱或者看守所自由度增加很多。但毕竟在刑法上面还是强制措施的一种。比它重的就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什么人都可以见。监视居住期间,一些经济活动也要经过同意。它介于取保候 审和拘留看家之间吧。这种放给和了结案件的放是不一样的。它还是作为犯罪嫌疑人对待。”
人权活跃人士刘念春表示,监视居住并不见得比监禁自由度大:
“冉云飞放出来监视居住,我也被监视过居住。监视居住比在监狱里看守还要严得多。你就在里面24小时,他们每两个小时有一班人近距离在看守所里,在同一间 房子里面。无论吃喝拉撒睡你全在他近距离目光注视之下。你上厕所他们不允许你把厕所门关上,你必须把厕所门开着。在他们直接的注视之下,你就完全没有个人 隐私。共产党它无视法律,它把监视居住搞的比你监狱里还严厉。”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