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虽已完工 水污染泥石流隐患仍在(图)

路透社22号的报道说,中国三峡库区数以万计的人可能将因大坝堤岸发生泥石流的隐患而被迫迁徙,三峡水库遭污染问题也引起一些人的批评。评论界人士表示,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污染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也要看到三峡工程对于国家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路透社的报道说, 三峡大坝26台巨型机组虽已并网发电,但是三峡工程大坝过去曾经发生过泥石流,今后仍存在发生泥石流的隐患,进而迫使数以万计的人移居他乡。三峡水库还存在明显的水污染问题。

美国德拉华州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工程师高放博士表示,任何大的工程都是既有利也有弊。

“十几年以前海外有一批学者专门为大坝各方面的影响做过一系列的评述,里面很多问题都提到了。现在从工程角度我是这么看,三峡大坝这么大的工程,利弊一定是两方面都有,不可能只有有利的一面,没有不利的一面。至于怎么分析、怎么评价有力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作为个人来讲,从工程的角度来讲,世界上从人类历史开始以后,很多大的项目都是通过工程手段来实现的。从工程角度来讲,人类一定要通过适量的、合适的工程行为让地球的自然资源给自己提供生活各方面的便利,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中山大学教授梁必骐表示,从发电和防洪两个方面来说,三峡工程有其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工程也带来了水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

“三峡工程在发电方面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对于下游包括上海等大城市的供电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另外对于防洪肯定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毕竟洪水来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但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的的确确地质灾害是增加了不少。这肯定跟大坝建的时候对周围的山体各方面的影响可能比较大,增加了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有些地方比较松动,肯定就会造成泥石流。污染的问题现在各个部门都在采取措施,不管大江大河、小江小河,防治污染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具体落实得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在谈到如何防止三峡大坝再次发生泥石流的时候,高放博士表示,在大坝周围栽种树木和植被是大家都认可的措施。

在谈到水污染问题的时候,高博士表示,要禁止库区居民和企业向库内排放污染物,在这方面,立法、执法部门都负有责任。

“污染问题在九十年代初我们海外的一些学者就提出来了,实际上我专门为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章(指出),当把水位拔高了以后,一些工业场所,特别是一些废弃物品处置的场所被淹没,这个危害是长期的。因为泡在水里,里面的污染物不时地向外发放,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大坝附近的老百姓还有其他的(人员)往水库里排放污染物,这个我就是要特别地说明一点,这也是当时我在写综述的时候强调的一点:这种污染,人为地往水库里面排放的污染,这不只只是三峡水库的问题,这是任何水体都有的问题。只要有人在水体边上生活,有工厂在水体边上用这个水体,不管是湖、水库,还是河流,只要用水,往水里排放污染物,就会有污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禁止污染物向水库里排放。至于怎么禁止是立法部门、执法部门的职责。怎么教育老百姓不要往水里面排放污染物,采取什么样的工程措施,比如建污水处理厂,建工业废水处理厂;怎么在沿岸、沿湖边上防止污染物往里边排放,这是最主要的。”

路透社还援引中国有关官员的话说,三峡工程加快了库区的发展,结束了那里山区居民封闭的生活状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