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这份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生态踪迹报告”;同样的报告该基金会已经出了两期,这次发表的是第三期。报告重点介绍中国十多个主要野生物种的现状和命运,指出:这些物种的数量在急剧下降。其中,长江淡水豚的数量1980年至2006年间减少了99.4%;鳄鱼数量1955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97%;东北虎的数量1975年至2009年间减少了92%。主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速度最快的时间段大约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至80年代。
但是,报告也指出,包括熊猫在内的少数物种的数量现在有恢复增长的趋势。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报告认为,造成多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土地、森林的过度开发和狩猎。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的会长谢家叶博叶也作了相同的分析。他说:
“(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包括)生态的污染、森林的减少对动物的迁徙、生存、食物的来源—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人为的偷猎—以满足口腹之欲。很多地方还在不断地以野生动物为饭店噱头来吸引食客上门。”
中国非政府组织“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对本台表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保护区管理环节薄弱、科研工作跟不上、不正常的消费习惯、 法律不完善等等:
"一些物种在餐桌上频频出现所引起的高档消费问题,涉及到不正常的消费观念、消费活动、消费群体等一些社会性问题。"
这位科学家表示,中国保护生态平衡工作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现象:
“近十年来,由于保护区的设立,一些物种的恢复和增长也比较快。”
杨勇说,希望中国新的领导集体拿出克服阵痛的勇气在发展和环保之间作出合理取舍:
“我们看到了很好的一种形势和一些信息,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更有效的行动和措施。”
上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