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在非洲投资

中国政府近些年来大力扩展在非洲的投资,以开发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商人也开始在非洲国家收购各种公司企业。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就此所作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随着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也在高涨。非洲大陆富有石油、铁、铜、镍、金等自然资源和金属矿藏。在这些矿藏中,油田是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最主要项目。在国际油价暴涨的今天,非洲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据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报告指出,中国在非洲石油业的投资额大约为100亿美元。报告说,中国石油进口的30%来自非洲。2006年,中国非洲进口的自然资源价值约为220亿美元,其中石油占80%。

为了开发非洲的这些资源,中国这些年来也加紧了在许多非洲国家投资兴建基础设施修筑道路等。

世界银行的报告说,北京迄今已经与35个非洲国家达成协议,帮助他们建设基础设施。其中包括投资33亿美元用于10个大型水力发电站,旨在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水力发电能力提高30%。中国还在融资40亿美元,以修复一条长达1350公里的铁路,此外还新建一条1600公里长的跨地域铁路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院长姜闻然博士认为,中国进入非洲也是万不得已:

“中国在非洲的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并不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后起的新兴工业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世界上大的油田都已经由本国有公司来占有,或者是由西方非常强大的、有雄厚基础和历史根源的大石油公司占有,中国属于后来追上,很多地方是属于追赶其他国家。中国在非洲近年来的发展比较迅速,有些进展也有一些困难,比如说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条件比较困难。但是,中国现在基本上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到非洲大陆。”

随着中国对非洲大陆的投资和开发大幅度增长,数十万中国移民也陆续抵达非洲从事各行各业。

很多非洲工人对中国公司对待劳工的态度和工资待遇都表示不满。中国在非洲大力开发也导致不少人和环保组织对环境污染的担忧。

此外,人权组织和人士批评中国不考虑被投资国践踏人权的记录,而只注重经济利益。例如,尽管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行径,中国还是从苏丹购买三分之二的石油出口。人权组织和人士经常敦促北京利用其经济影响向苏丹政府施压,改善达尔富尔地区的人权状况。旅美中国时事评论人士方觉就中国在非洲的活动评论到:

“90年代以来,中国在非洲加速活动,是它在6、70年代和非洲紧密关系的一种新的延续。这种延续主要出于两个考虑:第一是经济方面的考虑,比如石油和矿产品以及在非洲的投资机会和一些消费市场;另一点考虑是中国想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它的影响。所以,不能仅仅从商业角度考虑中国在非洲的行为。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主要还是出于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它的影响,扩大它的战略范围,要和美国展开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这才是中国在非洲活动的主要目标,经济利益是从属于这个目标的,而不是独立于这个目标之外的。所以,中国实现这个目标采取的一些做法可以说是很难得到国际社会首肯的。它把和非洲的紧密关系首先是和一些极其恶劣的专制政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象苏丹实施种族清洗的专制政权,中国和它有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

除了中国政府在非洲的大规模投资和开发资源以外,中国商人各自与非洲国家的公司签订合同开发石油资源、甚至买下非洲油田的事例也开始出现。中国商人许智明在马达加斯加购买四个油田,在非洲其他两个国家还拥有另外两个油田等,就是明显的例证。

中国新浪网星期一的报道说,许智明在马达加斯加的四个油田总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公里,约定期都是30年的石油、35年的天然气开采经营权和分红权益。许智明迄今为止是唯一在海外拥有100%油田股权的中国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