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1月10号的报道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的“第八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透露,目前少林寺在柏林、伦敦等地直接办了40多家公司,另外还间接办了一些公司。他表示希望资金充裕时能在海外买地建房。但释永信方丈否认少林寺的这些商业行为是以盈利为目的,他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弘扬“少林文化”。
现在美国印第安納州“蒙藏佛教文化中心”担任住持的阿嘉活佛,曾经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他表示,并不反对中国当局提倡的寺庙“以寺养寺”,因为寺庙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就不会给社会造成经济负担,但“以寺养寺”并不等于佛教出家人可以直接参与世俗的商业行为,这样做背离了佛教出家修行的本意。
“寺庙的寺这个字在梵文的古文里意思就是比较僻静的,远离社会繁杂的地方,就是去安安静静修行的地方,是这样一个意图上建起来的。如果说寺庙生意特别多的话,就跟世俗的关系非常近,修行的思想会很单薄。”
报道说,今年46岁的释永信在10年前接管少林寺,成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释永信是中国“佛教界第一个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佛教寺庙方丈,有少林寺CEO首席执行官之称,他创办了少林药局,销售少林秘籍,先后接管昆明市的四座古寺,并发展到海外开办文化交流中心。也有人批评释永信是金融和尚,政治和尚。而在去年,释永信否认了少林寺将和香港一家旅游公司合作股票发行上市的传言,与此同时,北京的法院拒绝了把少林寺作为专利注册商标的请求。
在美国的阿嘉活佛告诉本台记者,他在中国的时候和释永信有过一些接触,当时的释永信还是一个潜心修行的出家人。阿嘉活佛认为,佛教寺庙除了自身生存的需要、还要为信徒提供修行场所,的确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他对中国的一些寺庙以弘扬佛教文化的名义大肆宣传,集资,获取经济利益的做法并不赞同。
“这个显然对修行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干扰。僧人和寺庙也要生存,这里头是比较矛盾的,但是走向一个比较极端的话,我看也是不利于各方面。弘扬文化是一个说法,在这个名义上去做生意的话,跟佛教的远离繁杂的生活这观点离得比较远一点了。”
台湾法鼓山佛教团体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联络人张杰雄也表示,他个人不赞同少林寺在海外开办公司、甚至要涉足房地产投资等商业化的做法。在张杰雄看来,正信的佛教团体不应该涉足商业或是政治领域,而应该潜心做佛事。
“做佛事的时候我们就是应该,如果让人家多了解佛法的好处,或者说办一些教育,让人家说哦原来正确的佛法是应该是怎么样的观念。佛法并不只是说念诵。它其实是跟生活上有不断地结合,而且佛法其实是真在帮助人家在困难的时候,做一些所谓的心灵净化。”
来自台湾的张杰雄说,他去上海、北京参观寺庙时发现,中国大陆很多寺庙都要收门票。但他也听到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希望寺庙改变收门票的商业行为。张先生认为,这些不同的声音虽然还很弱小,但希望最终能发挥作用,因为在他看来,佛教寺庙的大部分收入不应该来自商业运作,而应该来自信众的捐赠,
“像你自己发心发愿,就好比说你今天有一块钱,我们也很欢迎你来,就随着你自己的能力,你愿意捐献多少钱,我觉得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拿到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少林寺位于河南郑州嵩山,创建于公元495年,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