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眼中的新疆:種族隔離上建立的警察國


2018.06.01 19:5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034_2142432.jpg 新疆的一個清真寺。(法新社)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週四發表了一篇長達3000多字的報道,詳實地描述了在中國新疆地區的維吾爾人面臨的全方位打壓。

這篇文章題爲《具有中國特色的種族隔離:中國把新疆建成了史無前例的警察國家》。文章開頭講述了新疆小夥艾山的慘痛經歷。現年26歲的他出生在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旁的莎車縣。當艾山還是一位涉世未深的孩子時,他就搬到了省會城市烏魯木齊,在那裏以販賣玉器和鞋具爲生。艾山幾年前曾向一位美國人類學家描述自己是一名蘇菲派流浪者,對伊斯蘭教頗爲虔誠,並有一妻一女。

2015年初,新疆自治區政府要求居住在烏魯木齊的市民返回各自老家辦理新身份證。在返回途中,艾山一家三口人乘坐的長途巴士與一輛卡車相撞。他的妻子和女兒雙雙落難,他也住進了醫院。他最初以爲當地政府會考慮到他的傷勢允許他返回烏魯木齊,但在車禍發生兩週後,艾山就被押送到一個再教育營,至今仍未重見天日。

報道提到,艾山僅僅是維吾爾人被強制再教育的滄海一粟。據國際人權組織和學界估計,目前大約有50萬到100萬的維吾爾人被非法扣留。換言之,每6個到每3個青壯年維吾爾男性中就有一個正被羈押或曾在去年被羈押。

這些在押的維吾爾人通常並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失去了自由,他們此後在高牆下的經歷也不盡相同。據一位已被釋放的當事人敘述,在關押期間他每頓飯前必須感謝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還有一些人的境遇似乎更糟,有報道稱他們受到了酷刑。今年1月,82歲的知名維吾爾族宗教學者穆罕默德•薩利赫•哈吉姆在烏魯木齊的某羈押場所身亡。他的確切死因不得而知,但人權組織懷疑當地政府扮演了幕後黑手並試圖掩蓋他的死訊。

在很多漢人眼裏,新疆近年來成爲了一片是非之地。從2009年烏魯木齊爆發維漢血腥衝突(也稱七五事件)以來,中國政府記錄了多起在全國各地發生的恐怖事件,包括北京天安門、昆明火車站、莎車縣和阿克蘇市。當局表示,這些暴力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均爲維吾爾族。同時,官方輿論逐漸把維吾爾分裂主義和全球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聖戰聯繫在了一起,宣稱目前有1500名維吾爾人在敘利亞協助“伊斯蘭國”或“基地”組織作戰。

報道指出,2016年上任的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徹底顛覆了當地社會秩序。這位剛剛在西藏自治區擔任了5年黨委書記的鐵拳派官員在新疆整合了大量安保資源,以致於近兩年後的今天,新疆已經儼然變成了警察國家。

《經濟學人》的報道詳細介紹了南疆各地嚴陣以待的維穩體系。在新疆西南部的和田市,街道上每隔幾百米就設有一處警戒點,官方稱它們爲“便民警務站”。現任省委書記陳全國率先在西藏推出了這些警務站,媒體廣泛認爲此舉針對的是西藏前些年發生的一系列抗議中共統治的自焚事件。當地政府還把新疆許多城市劃分成網格,每格配備一個類似的警務站,管轄大約500人。

另外,和田市所有商店和飯店都必須有一名兼職警察值守。如此一來,上千名售貨員和服務生就這樣被警方納入麾下。相關部門還給每一位協警配備了頭盔、防彈背心和近一米長的警棍,並在下午時分進行常規訓練。與此同時,在當地集市上,一批全職警察還會定期巡邏,檢查監控攝像頭的運轉情況並敦促協警們佩戴他們的頭盔。

在和田火車站,乘客們需要經過三道安檢才能購票。他們在登上列車後,警察還會在車廂內來回走動,要求維吾爾人再次打開他們的行李接受搜查。

報道說,諸如此類的安保措施遍佈新疆西南部的維人聚集地,比如喀什市。但在石河子市這樣的漢人聚居區,公共場所的警備力量則少的多。即便在這些地方通過安全檢查點,漢人一般也會被直接放行,而維吾爾人卻總會被盤查。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強調了伊斯蘭教是當局維穩的重點打壓對象。在和田,社區清真寺都已被關閉,僅有幾所大型禮拜場所向公衆開放。同時,所有信徒必須事先和警方登記身份才能進行禮拜。在喀什最大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前,兩名警察駐守在一幅 “愛黨愛國”的標語下面,監視過往人員。在寺內,一名員工正在教育當地商人如何做一名好黨員。在烏魯木齊,僅存的幾家清真寺的尖塔都已經被推倒,而象徵伊斯蘭教的新月標誌也被拆除。

報道結尾再次聚焦到了維吾爾年輕人艾山。在他被失蹤之前,他在微信上這樣寫道:“當個維吾爾人真難。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但我必須接受他們的懲罰。我沒有任何的選擇餘地。這個世界上哪裏沒有自由,哪裏就有緊張局勢。哪裏有緊張局勢,哪裏就會出事。哪裏會出事,哪裏就有警察。而哪裏有警察,哪裏就沒有自由。”

記者家傲 責編:申鏵 網編:郭度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