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称中国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题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发展约15年,调整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在于:通过改革户籍和社会保险制度等举措实现城乡一体化。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2010.01.10 16:2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甚至后期阶段,但是社会结构仍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综合各家媒体的相关报道,社科院报告所谓社会结构,指的是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就业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等多个指标。社科院报告称,“根据测算认为,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家徐滇庆说,有一点还不清楚:中国社科院报告所谓“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的测算,是以什么参照系作依据?

“它没有告诉我们,它是怎么来建立这个比较体系的?我们在谈滞后或者超前都是要有一个参照系,就是说你照什么东西来比较?滞后15年,跟谁比滞后15年?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处在同样的状态。那么,究竟是超前还是滞后呢?你都不能说,因为你没有一个参照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要说15年也好、20年也好,这个大概说的都没有足够的根据。”

社科院的报告指出,国家干部被公众认为是收入最高的群体,收入评估排名前五位的群体是:国家干部、演艺人员、私营企业主、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此,徐教授指出,这个排名也许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如果你看工资单,中国的国家干部的工资单并不高。省级干部一个月7、8000块钱人民币。咱们不说贪污,贪污的事情是说不清楚的。那么,请问这个报告说公务员的工资比企业家还高,那么,企业家一个月几万块钱,几十万都有哇。那么现在就说公务员工资高,请问数据哪里来的?”

但是,徐教授表示,他同意中国社科院的结论: 社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推进城市化。徐教授说,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中国人民和政府所面临的一个艰巨的战略任务:

 “中国目前呢还有52%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就业劳动力呢占全国的比例呢也是在50% 左右。而在工业化国家呢美国真正从事农业的只有全部劳动力的0.8%,日本呢多一些4%。所以,这么一看呢是中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太多了。所有的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化进展过程,包括美国在内,300年前几乎都是农民,那么逐渐都要转移的,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呢也正在走,但是中国和亚洲四小龙的区别是经济规模太大,所以呢它要转移的量太大。从目前来看,中国有7亿多的人在农村,有4亿多的劳动力。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跟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绝对不能低估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在谈到中国的人口结构的时候指出,中国人口性别差距越来越大,到2020年,适婚男性人数将过剩2400万。对此,徐滇庆表示,就他所掌握的数据而言,中国人口的两性比例问题并不比30年前严重多少, “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