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芬博士从韦伯研究再谈东西方交流的盲点问题

0:00 / 0:00

今年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诞生一百五十周年。华人中的韦伯问题研究专家王容芬博士在德国纪念韦伯研讨会上介绍了韦伯研究中国问题的盲点,以及这个盲点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百五十年前诞生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最近一百年社会学界最具影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以及儒教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知识界中也成为权威性的著述。

今年德国为了纪念韦伯特别推出纪念邮票,各类纪念活动,学界还特别在七月初举办了一个大型的研讨会。

旅居德国的王容芬博士,是中文界中韦伯著述及思想的主要介绍者、研究者。在韦伯研讨会上她特别针对韦伯的中国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及看法。她的这个研究在德国的韦伯研究专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由于这些研究内容不仅涉及韦伯,而且涉及到当代东西方的交流中的盲点及误区,对中国和西方知识界和社会极具启发意义,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王容芬博士。

王容芬博士首先高度评价了韦伯的中国研究,对此,她说,“他的整个研究非常漂亮,非常精确,比很多汉学家甚至比中国的一些史学家都精确。精彩极了,四百多个注释,从春秋战国时代一代一代查统计资料,他不知道是怎么查出来的,国民收入、产值、货币汇率他都弄了出来。这活儿干的,很绝!”

王容芬博士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研究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韦伯,却居然出现了盲点。“在韦伯逝世之前,他是一九二零年逝世的,这期间太平天国之后出现了三件大事,都是朝着资本主义方向的。一个是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其实就是经济、军事改革,而对此德国参与的很多。他们帮助中国建立了海军,军事院校,并且西门子第一台发电机在上海落脚,供电开始了。

这个事件中尤其是李鸿章,他为了讨教跑到欧洲来,一国一国地走。到德国一落脚就第一个去拜访已经下台的俾斯麦。俾斯麦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又特别穿上军服,带上勋章,站到城楼上和李鸿章合影。两人讨论的就是中国的军事改革问题。李鸿章刚走没几天俾斯麦就去世了。”

关于另外两个事件,王容芬博士介绍说,“第二个是戊戌变法。一八九八年百日维新,这也是朝着西方的。再一个第三个是一九一一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这是不能不提的。”

对此王容芬博士进一步介绍说,“就算韦伯信息失灵,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三号那天的巴黎和会,韦伯是作为德国代表团顾问出席的。那一天顾维钧在那里发言,要求收回胶州湾。因为当年中国和德国有一个合同,胶州湾是租借给德国的。德国是战败国,中国是战胜国。所以作为战胜国要求收回胶州湾。但是后来胶州湾居然给了日本。这真的是胡闹,没有任何逻辑!

当年顾维钧发言中有一句话说,这是孔夫子的故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就跟耶路撒冷对于基督徒一样地神圣!当我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们都不说话了。我说,可惜这个声音在在坐的基督徒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响。

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在韦伯的儒教与道教中也只字未提,研究中国的资本主义,就在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你能不提……?”

为此,王容芬博士说,韦伯研究不仅是历史研究,而且为当代东西方的交流与交往带来很多值得借鉴的思索。它让人们看到,任何盲点都会极大地影响到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

(特约记者:天溢; 责编: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