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髮網絡公開信用的“區塊鏈”是什麼?
2018.04.25 13:35 ET
本月,塵封二十年已久的北大女生被時任副教授性侵後自殺的消息重見天日。近日,北大外國語學院一大四女生因向校方書面詢問當年性侵案後學校掌握的資料而被校方威嚇。她在走投無路之下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在網上發佈了一篇公開信。“區塊鏈”是什麼?這又和此事有何關聯?
週二,一位北京大學女生的名字在網絡迅速躥紅,引發了外媒的廣泛報道。這一切緣起於二十年前在北大發生的一起性侵自殺案。
她是北大外國語學院的大四學生嶽昕,她週二用“區塊鏈”在網上發表了一則申明。她在文中敘述了因爲參與了要求校方公開關於1998年北大副教授瀋陽性侵北大女生高巖的調查資料而被學院多次約談。
究竟什麼是“區塊鏈”?這門科技和此事又有何關聯呢?
本臺記者採訪到了美國喬治亞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古懿,他的一些朋友曾經使用過“區塊鏈”。
古懿說,“區塊鏈”是傳播和記載信息的媒介,也是用於承載虛擬貨幣“比特幣”交易的價值互聯網平臺。用戶可將需要上傳的信息通過“區塊鏈”進行系統代碼加密,並在網上與自己或他人進行交易。由於交易記錄上網後就很難被篡改或刪除,用戶便可以將交易代碼公之於衆,而其他網民就可以通過特定軟件將其信息解碼以便正常瀏覽。這樣以來,網管和網警很難刪除掉用“區塊鏈”技術發佈的敏感網絡信息。
古懿表示,通過嶽昕事件不難看出“區塊鏈”對大陸公民運動的組織潛力是巨大的,因爲它可以有效地突破中國互聯網無孔不入的審查機制。
“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網,他本身都是一個非政府、非結構化的虛擬技術世界,而這樣的一個虛擬技術世界天然是反體制的,天然是親近自由的。”
嶽昕的“區塊鏈”公開信寫到,週一凌晨,她的母親被校方告知她近期的舉動後,在輔導員的陪同下於深夜探訪她的宿舍,並在她面前痛哭、自扇耳光、下跪,甚至以威脅自殺的方式試圖規勸她不要對此事件繼續採取任何行動。
據紐約時報報道,近日在微信上傳播的一張照片顯示,一羣落款爲“湖底羣魂”的學生在北大校內一公告欄上張貼了一份大字報,題爲“聲援勇士嶽昕”。大字報很快被移除,嶽昕的名字和公開信在社媒上也遭到屏蔽。
隨着在美國興起的名爲“我也是”的女權運動(#MeToo)在全球範圍擴散,中國高校近期也發生了一系列校友揭發前教授性侵的事件,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時隔二十年之久的北大案。
1998年,一名叫高巖的女生告知親友,時任北大副教授瀋陽強姦了她。不久後,她因不堪凌辱選擇自盡。在“我也是”運動的浪潮中,高巖生前的同學於本月初在網上發表了紀念文章,迅速引發社會輿論關注。而北大透露,在1998年警方對此事件介入調查後,校方僅僅因涉嫌行爲不當對瀋陽進行了警告。
嶽昕提到,在此案持續發酵的同時,她和另外七名同學書面要求北大公佈高巖性侵案的校方記錄,而在本週一凌晨便發生了學校試圖通過她的母親脅迫她的激烈場景。
申明還說,她絕不會因高壓而就此罷休,並將保留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追究相關個人和單位責任的權利。
古懿補充,雖然“區塊鏈”對自由發表言論提供了一條可行渠道,中國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封鎖新興網絡技術。因此,“區塊鏈”傳播平臺必須持續革新才能在信息貧瘠的中國互聯網上存活。
“他們可以直接斷網嘛。我們看到在發生敏感事件的時候和一些特定的敏感地區,他們經常使用斷網的方式,連互聯網、手機網絡什麼都沒有了。”
一名爲“區塊鏈大本營”的微信羣昨天發文,其中開篇這樣總結了嶽昕事件。
“今早,區塊鏈的小世界,被一位名叫嶽昕的北大學生攪動了。”
(記者:家傲 責編:吳晶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