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报道有关中国大陆的“单独两孩”新政策实行半年来,中国人口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增长。符合条件的申请生育二胎的家庭仅占符合条件者的3%。
广州出版的《南方都市报》10月13日报道,中国大陆“单独两孩”政策落地至今已近一年,但数据显示,提出生育二胎的“单独”夫妇比预期的少很多。所谓“单独两孩”政策是指,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胎。这是中国当局对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根据中国官方预测,政策调整后,中国大陆每年会多出生约200万人。然而,政策出台后截至今年年中,申请再生育的“单独夫妇”仅占符合条件的不到3%。有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表示,资金和时间成本是他们放弃生第二胎的主要原因。同时,已经申请了二孩准生证的夫妇或由于生育能力等原因,也不一定会生育第二个小孩,因此实际出生人口可能会比官方预计和统计的要更低。目前,除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其他29个省市区都已启动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
报道说,按之前官方的预测,中国大陆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妇约有1100万对,政策调整后,预计每年会多出生200万个婴儿。然而,中国国家卫计委计生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今年7月10日透露,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各地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共有27万1600对,已批准的有24万1300对。这意味着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仅占符合条件的2.5%。但有专家表示,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省份的新政实施时间尚短。同时,由于目前政策较为灵活,只要在孩子落地前,随时都可以申请准生证,故不排除一部分打算生二孩的夫妇仍未申请。因此,实际申请“单独二孩”的夫妇和预期的数目到底相差多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海外中文网刊《中国事务》主编伍凡对此表示,中国大陆推行“单独二孩”政策并不能造成婴儿潮,因为随着中国城镇化和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很多人会感到生育孩子所需要的经济上和时间上压力太大,很多夫妇选择少生育:
“世界的经验显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旦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就开始出现年轻人基于资金和时间的压力而选择少生育的现象。但中国目前虽然总人口减少还不明显,但已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基于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应该从新考虑一胎化政策。”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根据他掌握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申请的生育二胎的约有70万,因此第一年新增人口100万,还是比较接近预期的。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目前申请“单独二孩”的夫妇人数不如预期,可能说明中国已经陷入了超低生育陷阱。即便政策放开,生育率反弹的可能性也很小。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指出,原因在于传统的“人口负担论”、“人口压力论”根深蒂固,如果不转变这种观念,抢抓二孩红利,很可能等到全面放开,也没有多少年轻家庭愿意多生孩子了。即便全面放开生育二胎,中国的实际生育率也很可能低于1.5,而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一直争议不断。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中国开始出现要求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声音。对此,在美国从医的金福生医生认为,中国大陆还是应该继续推行一胎化政策,因为中国人口还是太多,依然面临教育、医疗、住房、粮食和土地等各方面资源不够的问题:
“中国还是需要继续实行一胎化政策,以保证现有人口能够在教育、医疗卫生、医保和退休保险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改善,之后,才能考虑放松一胎化政策这个问题。当然,中国继续实行一胎化政府必须不诉诸于强迫性手段,而是要通过教育、宣传、提高民众文化水平等方式来进行。要使老百姓认识到,人口太多将面临粮食、教育、医疗、住房、土地等资源不够的问题。”
去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有关于放宽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单独二胎”的提法。中国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当时表示,实施单独二胎只是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开放二胎,更不意味着放松计划生育政策。 他说,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须长期坚持。”
(记者:希望;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