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哥德堡书展:以对抗独裁专制为专题(图)

与法兰克福书展平行的,欧洲另外一个最大的图书博览会 – 瑞典哥德堡书展 – 选择以对抗独裁专制为专题的西班牙语文学为书展主题。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对参加该书展交流的作家王茗女士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十月十四号举行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是中国。为此,中国政府对于言论自由,异议作家的镇压和迫害问题,在书展还没有开幕前的一个月就提前引起德国社会广泛的注意。

九月最后一个周末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图书博览会,是和法兰克福书展平行的另外一个大型图书博览会。记者获悉,瑞典文本,《红色的国家、红色的土地:一个小女孩在毛泽东时代的成长经历》一书的作者王茗女士参加了这个书展和读者交流的活动。为此,记者在书展进行当中采访了王茗女士,关于哥德堡书展,她介绍说,“这个书展是在瑞典西部,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举行的。今年是第二十五周年了。今年主要讨论的课题是西班牙语的文学。有一个庞大的西班牙语的作家群体到书展来。这些作家包括很多身在拉丁美洲,例如智利等国家的作家。”

王茗女士说,为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对抗独裁专制就成为了为书展主题的中心题目,“这些西班牙语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抗独裁专制,比如说反对匹诺切克那些拉丁美洲独裁者的故事,让人读起来非常感慨。实际上各个国家独裁专制统治的手段,镇压民主运动的手段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些历史,这些民众抗争的故事给西班牙语的文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改变了西班牙语文学的走向。有很多西班牙语的文学作品流行全世界。比如说伊萨贝拉•阿兰黛的书,翻译成了各种语言,在瑞典也非常流行。”

关于这位女作家,王茗女士介绍说,“作家伊萨贝拉•阿兰黛,她是最先把智利民众如何反抗独裁专制,反对匹诺切克那段感人的的故事重新写出来的,直译成中文是《鬼屋》。写年轻的知识分子如何为自由的理想奋斗”

王茗女士说,与此同时,新加坡代表团也在书展引人关注,“有一个庞大的新加坡的作家代表团到书展来,介绍新加坡的文学。有一批文学作品甚至直接就是用汉语写作的。主要是一批年轻作家,他们写的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有一种双重的人格。一种是六十年代出生的新加坡人,另外在他们的自我感觉中也有很多西方的因素,他们把这叫做双重的人格。”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