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的发展有目共睹。而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的崛起,更使中国对能源材料以及对海外销售市场的需求猛增。非洲,由此重新进入中国的视野,并成为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为您制作的五集特别报道,探讨中国进入非洲及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

0:00 / 0:00

第三集:中国投资与达尔富尔问题

在前几集节目里,我们向您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非洲不断扩大的经贸投资与商业活动,以及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和非洲官方、民间的反映。而中国进入非洲的过程,也伴随着外界的批评声音,其中最响亮的就是有关与中国商贸关系密切的苏丹达尔富尔危机问题。苏丹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部,其西部与乍得交界的达尔富尔地区,混居着黑人与不同信仰的阿拉伯人。2003年起,当地黑人居民以不堪频繁遭受阿拉伯民兵的袭击、而又未能从苏丹政府得到保护为由,相继组成“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发动反政府武装活动,要求实行地区自治。由此,达尔富尔地区燃烧起战火,并央及无辜;五年间,超过20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流离失所,许多人不得不到邻国避难,达尔富尔地区也被联合国列为目前世界上人道主义危机最严重的地区。而中国受到国际间一些人士关注和谴责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为获取苏丹的石油,而源源不断地向苏丹政府军提供武器装备和财力;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认为,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针对达尔富尔危机问题的解决方案中没有更积极地合作。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民间组织“解救达尔富尔联盟” 新闻发言人艾伦布鲁克斯拉舒说:

首先中国不仅仅是苏丹在国际社会最密切的朋友,它也是苏丹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中最有力的保护者。我们也看到有报道说,中国制造的武器已经流入达尔富尔地区,并在那里的冲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呼吁中国能做些非常简单的事,比如停止向苏丹出售武器,直到达尔富尔危机得到解决。

面对国际社会人权机构和团体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谴责,中国政府辩解说,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互不干涉内政的政策,中国与苏丹之间的经贸来往是双赢的经济关系。诚然,不干涉政策是中国政府历来所宣称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在非洲国家具有一定市场并为一些国家所奉行也是不争的事实,它同时也为国际干预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埋下不利因素。在美国华盛顿出席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一场有关中非商贸问题研讨会的非洲联盟副主席帕特里克马津哈卡说:

不干涉政策不仅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的政策,也同时是非洲许多国家政策。这种政策阻碍了我们非洲国家介入单个成员国家解决诸如管理、冲突等问题的能力。目前,非洲联盟对成员国的强制性干涉,仅限于当成员国发生人口危机问题之时,而对成员国自我管理的其它问题,则不一定要去干涉。成员国的主权受到联合国宪章的保护,而目前又不存在相关机制,所以我们不能进入成员国内去改变他们的政府或集团。

尽管中国坚持不干涉政策,但外界也清楚看到,中国与苏丹政府的贸易往来为苏丹政府提供着充实财力。作为非洲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国土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中国已成为苏丹最大的石油输出与开采国,中国与苏丹在2007年的经贸往来比前年翻了一番。而且,中国与苏丹之间还存在巨大的武器贸易,这直接帮助了苏丹政府对反对派的军事打击。根据有关数字,中石油集团在1996年进入苏丹建造炼油厂,99年开始生产石油,苏丹当年获得约5亿美元利润,并将其中的80%用于购买武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12年为止,苏丹可从石油贸易中获取300亿美元的利润。现居瑞典的中国时事分析人士李野说:

中国对的苏丹的要求呢,只是在乎自己的能源、在乎经济方面的事情,它对政治方面的东西不感兴趣,因为它本身也是受到指责的一个国家,它对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不感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共对苏丹的这种援助,也就是说输血,反而造成了苏丹的独裁政府能够维持运转,所以应该说它是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在各种场合表示自己已经为达尔富尔人道危机作出许多努力,希望外界能正确看待中国的作用;并表示希望国际社会应加强磋商和合作,一道促进政治解决的进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今年2月的一次新闻会上说:

我们也希望有关人士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不管是政府的官员也好,还是达尔富尔地区的有关派别也好,都对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赞赏和感谢。我们认为目前呢,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进程已经明显滞后于维和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呢,国际社会应该切实加快推进政治进程的步伐。

对于中国在达尔富尔地区所作出的有积极作用的工作,外界并没有忽视。其中对于中国政府派出维和部队,参加维和行动等,帕特里克-马津哈卡都予以肯定。他说:

关于维和问题,你也许已注意到,我认为这点很清楚了,就是,中国越来越多地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尤其是派出工程人员在达尔富尔地区掘井,提供供水点,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崛起,我们看待中国时,在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上发展出共同点也更趋向灵活,我认为,中国基本上让我们满意。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非洲扩大影响、并亟待构建良好国际形象的国家,仅仅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达尔富尔地区修建供水点等,明显离外界对其所寄予的期望相距甚远,对于缓和达尔富尔的危机来说,也还远远不够。艾伦布鲁克斯拉舒说:

中国对苏丹的经济交易包括他们免除苏丹的贷款债务以及其它经济商业联系,相形之下,中国向达尔富尔地区以及整个苏丹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则微不足道。中国从苏丹获取了巨大份额的石油,他们也免掉苏丹贷款债务,修建总统官邸,建设其它工程,所以,我们相信中国也应该增加对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援助水平,以确保达尔富尔地区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救援。

尤其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完全有能力和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却并没有充分运用其能力和影响力。而且,在联合国通过相关达尔富尔的决议,部署维和部队进入该地区时,中国虽然表示支持,但却在联合国通过前,又作出种种努力,使这一决议的条文模糊化。李野说:

中国因为它的经济实力在发展,所以现在它在包括苏丹在内的非洲国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那么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再加上现在是对苏丹比较有影响的大国,它肯定是有相当作用的。但是我们通过过去几年的时间来看,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不是非常积极主动,它本应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它并不关心这些问题,前不久通过的这个联合国的决议呢,中共也是尽可能地将这些条文模糊化,就是说,不是将这些问题规定得非常具体;虽然联合国维和部队、以中国为主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去了,但是在这个地区,人道主义灾难、这些人权的事件还在不断地上演,好像是没有明显地改善的迹象。

今年2月,世界上八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名签署一份致中国领导人胡锦涛的公开信,敦促今年将举办奥运的中国政府把奥林匹克的梦想也带到达尔富尔地区,帮助解决那里的人道危机。不过,中国政府则表示,奥运不应被政治化,也不应与人权挂钩。刘建超说: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呢,我们已经多次阐述了我们的立场;我们的核心的关切就是,奥运会这样一件中国人民的大事、世界人民的大事、世界人民都期盼的一件大事,不应该被政治化,不应该以一些所谓的政治的理由来予以抵制,我想这不符合国际社会广大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善意。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奥运会不涉及政治,外界不应该把奥运政治化,但布鲁克斯拉舒认为,北京奥运实际上首先已被北京当局政治化了:

在我看来,北京称奥运不是政治,人们不应将奥运政治化的说法不怎么诚实。奥运对于中国来说,是其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地缘政治机会。纵观历史,中国在涉及台湾等问题上都曾把奥运政治化。所以,我们相信,政治在这次奥运确实扮演了一个角色。我们不相信一个国家希望举办奥运只是为了展示他们的体育场馆有多好,他们主办奥运是为了在世界舞台上显示他们是国际社会的领导者和正在崛起的大国,这些都是纯政治的,所以,我们相信中国也应该运用其对苏丹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影响力,给达尔富尔带来和平。

目前,随着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似乎也有所松动,开始有限地向苏丹政府施加压力;但这些离最终解决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并最终实现和平仍有距离,中国政府的影响与作用尚未完全发挥。那么,中国究竟是选择自身经济利益还是担负起大国的责任道义,国际社会自有评说。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为您制作的五集特别报道中国进入非洲的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