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毒奶粉”患儿家长起诉恒天然香港开庭(视频,图片)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四名肾结石患儿家长,向在香港注册的恒天然公司索偿案件星期二在香港小额钱债审裁处聆讯,其中一位患儿家长到场。裁判官宣布案件押后至本月二十五日审理,等待患儿家长提供具体资料。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报道。

0:00 / 0:00
m0504-ql1p1.jpg
图片:北京维权律师彭剑与三鹿“毒奶粉”受害患儿家长陈女士步入法庭。(记者乔龙摄)

下载视频文件Opens in new window ]

四个来自河南及湖北的中国毒奶粉受害者家庭,周二入禀小额钱债审裁处,向涉案三鹿集团的大股东、在香港注册的恒天然品牌有限公司索偿。家长指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是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持股量43%,在当局公布毒奶案前,已知奶粉含三聚氰胺,但未及时公布,因此必须承担责任,所以,向恒天然集团香港分公司索取一万二千至三万三千港元的赔偿。这次唯一到港出席聆讯的河南郑州患儿家长陈琳周二在法院外表示:“这次来的目的主要对在香港注册的恒天然品牌(中国)有限公司提出一个赔偿的要求,因为在内地有22家奶企牵头作出了一个赔偿的条款,我对这个条款并不认同,因为我家的孩子所受到的伤害,不是这个条款目前能够赔偿的”。

m0504-ql1p2.jpg
图片: 陈琳女士称,恒天然公司在三鹿事件曝光前一个多月,已知奶粉有问题,但未公告,应承担相应责任。 (记者乔龙摄)

陈女士的女儿朱茉涵,三岁零八个月,因喝三鹿奶粉患肾结石,去年当地医院指她的女儿已康复,要她接受协议,声称会补偿受害孩子一切因肾病而起的医疗费用,直至 18岁,在收下两千元赔偿后,才发现根本没有治愈,也没有报销医疗费。陈女士称,三鹿大股东恒天然公司在毒奶粉事件曝光前已发现问题:“在(2008年)8月2号知情的前提下,没有及时公告给我们家长,让我们患儿多饮用了有毒奶粉一个月,对这一部分责任,追讨他们相应的赔偿”。

在约两个小时的庭审中,审裁官仔细询问了陈女士的具体诉求和其余三名受害者的近况,并要求原诉人提交文件,证明他们受害者的身份、服食了有关产品后的医疗报告,及三鹿集团延迟六个星期公布问题奶粉,导致身体受伤害,同时解释为何三鹿的股东,要为消费者服食产品出事而负责。而恒天然的代表律师认为,案件不适合在小额钱债审裁处处理。 对此,专程来港的北京律师彭剑认为,到香港进行申诉符合国际和区域的“地域管辖”原则:“地域管辖就意味着可以到被告人住所地,注册地,提请香港的诉讼,我们在香港提起的申诉是基于被告人注册在香港的公司,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明确、很简单的一个因素,香港的司法机构是有权管辖的”。

据了解,小额钱债审裁处是香港司法体系审理金额不超过5万港元索赔诉讼的专门法庭,举证程序和要求比一般法院简单和宽松,但同时要求诉讼人亲自出庭,不可由律师代表。因此,聆讯时,彭剑律师一直坐在旁听席,恒天然集团自新西兰总部委派的代表在庭上提出,小额钱债审裁处并非此案合适的处理平台。裁判官回应说,将等候原诉人提交文件后再作决定,并宣布该案押后至本月二十五日再审。

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影响了中国三千万儿童的健康,中国总理温家宝此前接受媒体提问时称,政府花去20亿元人民币为这些儿童购买保险,但是,近两年来,家长上告无路、投诉无门,维权却成被告,北京的三鹿奶粉受害者父亲赵连海,甚至因此系狱。对于受害者转到香港追讨赔偿,结石宝宝之家代理负责人蒋亚林表示:“这是这些受害者家长无奈的选择,也是希望为这些没有说法,受到了伤害,却没有得到公正的赔偿和处理的孩子找到一条出路,因为他们病情都很严重,而且目前病况都在恶化,他们的将来令人担忧”。

蒋亚林还说,很多家庭都在自费给孩子治疗,且债台高筑,也有的被解雇:“去年,周进的孩子一年的医疗费花了十万。他原来是白领,现在变成民工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乔龙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