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曲传遍中国大江南北,充满山西人对美丽家乡的自豪感。现在的山西是不是还是一派好风光呢?
--“我们中阳污染太厉害。大白天都看不见太阳,象阴天一样。洗了衣服晾到外面,干了的时候衣服上厚厚一层灰。”
--“(煤矿)运输的汽车污染很大。人们出去走一走,脸上、头发上都是黑乎乎的。”
--“我们县城里的饮水质量很差很差,特别是到了夏天 水必须要过滤两次才能饮用。”
--“山西的水喝起来味道很严重的,因为山西的水大多都是地下水。我们住在山西很多县城,用水刷牙都感到味道很难受的。不是漂白粉的味道,是地下水的问题。”
说话的这几位是中阳县尚家峪村的刘海军、王爱爱,中阳县城里不愿透露全名的赵先生,以及中国以拍摄环境污染而闻名的摄影记者卢广。卢广在山西拍摄了大量记录环境污染的照片。他说,山西的环境污染主要是运煤车、焦化厂以及老百姓烧煤取暖造成的:“一个是挖煤。煤运上来后整条路灰尘满天飞;第二个是焦化,浓浓的黄烟在那儿冒;第三个呢,因为煤多,一到冬天大家取暖都烧煤,整个城市都是乌烟瘴气的。”
山西的煤矿也还带动了炼焦业、钢铁业的发展。炼焦厂、钢铁厂烟囱林立,废气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到空气中,遮云蔽日。
山西临汾市多次被官方机构评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在2009年12月16号对临汾的专题报道中,更称临汾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多次赴临汾拍摄的卢广也感同身受:“临汾市周围煤矿、焦化厂还是比较多,运输的车辆经过村庄,整个村庄灰尘满天飞,根本无法生活。临汾还有一个癌症高发区,原因是临汾的钢铁厂和造纸厂,两个厂的废水流经这些村庄。”
卢广提到的“癌症高发区”是临汾刘村镇北苇村。附近的段店乡下康村则因为很多人患偏瘫而被称为“跛子村”。北苇村因殡葬业发达而远近闻名。
山西水资源的污染源除了能源消耗大户重工业企业外,还直接包括煤矿本身。由于煤层和地下含水层相邻,煤矿开采就会造成地下水流失和水位下降,造成矿区供水紧张。另外,美国E2咨询工程公司的水利专家武业钢告诉本台,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严重破坏:“他们用煤矸石来填埋塌陷区。煤矸石通过雨淋产生的硫对地下水的污染是蛮严重的。”
此外,武业钢还说,堆积在露天的煤矸石还会释放出大量除酸以外的其他微量有害元素,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
“它是个煤炭大省嘛,尤其是晋中一带,产焦炭,冒出来的烟(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出生缺陷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是山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陆素琴。不光只是陆素琴认为环境污染和出生缺陷有关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学教授潘小川也持同样观点:“我们做过一些人群调查,显示污染比较重的地区,出生缺陷率也比较高。从统计意义上来讲,空气污染物可能对出生缺陷也有一定影响。”
路透社在2009年6月23号的一篇有关山西出生缺陷的报道中,援引了潘小川的这一观点,该报道被中国媒体广泛转载。但是,令人不解的是,7月13号新华社在一篇报道中,援引潘小川的话说,目前没有证据能够说明燃煤环境污染导致山西出生缺陷高发。前后两篇报道的观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敢肯定地说大气污染就造成出生缺陷增加,特别是山西省的情况。我们只是做了一些估计。”
当我问到潘小川这个问题时,他如此回答。
据一位这一领域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告诉本台,援引潘小川讲话的第一个报道出来以后,他收到了很多电话,向他索要煤炭污染和出生健康有联系的科研数据。迫于压力,于是有了第二个不同的报道。潘小川也向本台证实了这一说法,但是不愿透露打电话的是谁。
出生缺陷与化学因素有关在医学上是有定论的。1950年代德国出产的非处方镇静剂沙利度胺(Thalidomide)造成很多婴儿出生时没有手臂或者没有腿等严重畸形。
北京大学的李竹告诉本台,在医学上, 人们公认环境污染与出生缺陷有关,但是确实还没有直接的科研证据来证明这一联系:“虽然在动物身上可以得出这个结果,比如说,在动物身上可以证明说,动物怀孕期间,如果有铅的污染,笨的污染可以造成胎儿的畸形。但是在人身上,特别是在山西,现在还没有这个证据。”
李竹说,在煤矿矿区的环境中,苯、铅这样的重金属含量都比较多。但是他强调,动物毕竟和人体不一样。如果要证实这些重金属会造成人体畸形,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李竹表示,据他所知,目前中国还没有进行这一研究的计划,原因是科研经费短缺。他说,他们进行的有关叶酸的研究是美国联邦政府投资了3千万美元完成的,而中国政府目前还不会出这么大的财力来支持这样的研究项目。
其实科研经费不足只是妨碍进行出生缺陷研究的一方面原因。
“出生缺陷在山西那个地方是比较敏感。”
这是北大的潘小川。曾经深度关注过山西出生缺陷儿童问题的卢广也感受到这个话题在山西是个禁忌:“这个太敏感了。你到这里采访任何医生都不会和你说。我们通过关系到了山西太原的儿童医院,省儿童医院,想了解一些情况,他们全都拒绝的。”
我在采访的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外华裔科学家曾经试图在山西进行环境污染和出生缺陷方面的研究,但是他直率地告诉本台,出生缺陷的具体数据是"国家机密":(我对他的声音做了技术处理)
"出生缺陷在国内也没法做,出生缺陷(的数据)是国家机密。我和国内的同行也有交流,他们说出生缺陷的数据是不能和外国人合作的。"
也许因为这位华裔科学家是外国人,中国政府对与外国人合作进行敏感课题的研究向来比较谨慎。中国本国的科研人员是否就能顺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呢?2004年在山西中阳、交口等县带头进行出生缺陷率调查的首都儿科研究所的林良明大夫在繁忙的诊所接受我的采访时表示,他们当时没有办法把调查做完:“…经费也不够了。在做最后的调查的时候,有些意见也不统一,是把这个事情做下来,还是不做下来。然后上面的配合也有一些问题,所以最后也没有做出一个理想的结果。(记者问:是不是这个问题也比较敏感?)对,也是个敏感的事情。”
湖南长沙长期从事出生缺陷研究的独立科研人员向镜州说,山西政府把出生缺陷当成敏感话题原因是怕担责任:“本来不是秘密当秘密搞。如果是天灾,那是无法预防的。如果把出生缺陷讲得太高了,那就是政府不重视了,他就会担当这个帽子了。”
出生缺陷究竟是天灾,还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祸,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用中国官方语言来说,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得出答案。不管环境污染是不是造成出生缺陷的元凶,经常去山西的卢广认为,现在山西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其实山西污染现在表面上已经很难看得出来了,比往常改变很多很多。”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山西省在2005年以来,已经关闭上万个小煤矿。另外据新华社报道,污染最严重的临汾市也关闭了大量污染企业,导致2008年临汾市的GDP减少200亿元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当年临汾全年GDP 的四分之一!
但是关闭这些污染企业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
“如果政府把这些污染企业全停了的话,那政府财政也就没有收入了。”
这是山西中阳县尚家峪村的刘海军。他说他们村子周围现在仍然有好几家煤矿、炼钢厂、建材厂等大型企业。有一家煤矿前几年发生爆炸事故,多人遇难,后来煤矿被关闭,但是最近不远处又开了一家新的煤矿。他们村里不仅有十多个畸形儿,还有二十多个癌症患者。那么村民们对这些企业造成严重的污染有没有说法呢?我向刘海军同村的王爱爱提出了这个问题:“人们都是敢怒不敢言,人家都是有钱的,咱们都惹不起。”
由于研究环境和健康的关系而对中国环保行业了如指掌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唐德良说,中国的中央政策和老百姓都很重视环保,问题出在中间领导层:“中央政策对环保很重视,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很高。最差的是中层(领导)。中层为了得到政绩,需要损失什么东西时,他第一损失的就是环保。”
在山西,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被父母遗弃在路边的事情常有发生。很多这样的弃儿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生下来就有缺陷。如今出现了很多专门收养缺陷弃儿的民间慈善机构。这样的民间机构一般收养十几个、几十个畸形儿。官方最大的此类机构是太原市儿童福利院。该院的工作人员冯丽英告诉本台说,在那里,四百个孩子几乎全是缺陷儿:“在我们福利院的儿童都是身体上有残疾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智力上的还有肢体上的残疾。”
这些孩子的身上凝聚了父母的血和泪,他们幼小心灵的痛和苦,社会的沉重负担。他们的生命难道不比“敏感”“政绩”“GDP”这些词汇更重要?
自由亚洲电台申铧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