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前辩论吸引围观 民主氛围促进反思

台湾2012总统大选前夕,三位候选人蔡英文、宋楚瑜、以及现任总统马英九就下届选举进行公开辩论,吸引许多中国大陆民众围观,民主选举氛围感染网络。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

0:00 / 0:00

二○一二年台湾的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于周六举行,此次参与辩论的有台湾的总统(兼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及今年宣布参选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三方就两岸关心话题、经济、九二共识、民主等议题进行辩论,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申论、媒体提问、交互提问、以及总结。在申论阶段,三位候选人就未来台湾发展发表各自的政纲。

长年关注台湾选举的北京学者莫之许星期天向本台表示:“总体感觉台湾的民主,通过电视辩论相互之间的主流共识就体现出来,也不主要是攻击抹黑为主,而两岸历史遗留问题则没有作为辩论中的焦点,主要讨论,经济、福利、政策等问题,所以感觉,其中就有共识的体现,比如两岸的定位和认知,主流的共识在体现之后,就不再成为焦点,跟前面的选举是有区别的。”

在媒体提问环节中,问到中国大陆和台湾民众都十分关注的两岸关系政策时,马英九表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不统、不独、不武、维持台海现状是多数台湾人所愿意看到的,而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如此。”蔡英文则认为九二共识并没有通过民主程序来签订蔡,英文表示:“首先我要告诉马英九总统,你说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我没有听过中国大陆说过这样的话,显然你跟中国大陆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共识。”宋楚瑜则表示希望维持现状他说如果我们当选,我们非常明确的说两岸必须要和平,台湾不会挑衅,但对岸也必须尊重台湾人当家作主的基本主张。

,包括美联社、法新社等各大通讯社以及中国官方媒体各有报导。美联社说,在选战过程中,蔡英文试图展现中间路线形象,对陈水扁强硬的中国政策兴趣不大,她表示希望台湾各党派能够共同讨论对中国的政策。法新社则以「台湾领导人不讨论统一」为标题,提到马英九在演说时强调不统、不独、不武主张,并提到蔡英文质疑马英九过度仰赖中国市场,伤害台湾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其它通讯社的报导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则显得十分低调,只有一小段引述台湾媒体的内容。

此次台湾2012大选电视辩论消息周六一早在中国大陆网络中传开,众多网民通过社交网站、微博等平台,向好友分享直播网址,但都被删除,也有网民将截取片段上传到视频网站遭到和谐。

新浪微博网民小虾米兄表示:“真丢人,人家“大选”电视辩论你自己主流媒体都没本事现场直播,有热心网友想看还给删了,好不容易出来个视频还是截取一段李敖不让鼓掌的画面,你是想让我们看人家的笑话还是担心我们看到不该看的。”四大门户网站包括腾讯、新浪、网易和搜狐网虽然都做了及时报导,但网易却将报道的评论关闭。对于尚未实现民主选举的中国大陆,甚至还发生屡屡打压独立候选人的情况,有网民说“看了台湾大选的视频,感慨颇多,同样的中华民族,为何一条海峡差距如此之大,我有生之年能在国内看到这样的辩论吗?”

厦门网民郭宝峰告诉本台记者:“我们更希望我们大陆领导人可以相互竞争,公平辩论,而不是内定,我们这边有个笑话说,我们都知道下届领导人是谁了,而你们还在辩论。很多网民都是迫于无奈,了解不同的东西,对自己也有冲击。”

四川学者冉云飞周六在推特表示“今天下午无论是推特还是微博,就我有限所见,不少人在关心马英九与蔡英文关于大选的电视辩论。我关心的是,以下各种人士感想如何:谓华人素质低,不适民主论者;谓要武统者和金钱收买论者;谓台湾民主乱糟糟者等。请用文明来说服我。”

台湾选举已经越来越走入有序的国际惯例轨道,加上台湾社会本身在民主化之後激发的社会自我修正能力,也都在此次辩论前後展现出来。
很多中国的网友虽然有各自的评点,但是很多人表示对选举辩论形式的支持,也同时指出中国大陆在这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新的鸿沟。

日前,《旺报》主笔宫铃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两岸政治进程速度完全不同,也增加了民间对华人社会最终远景的更大鸿沟。此前民意调查指出台湾年轻人对大陆超过五成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对台湾最不友好的国家。而大陆年轻一代透过互联网了解选举的生态,也增加了对当下政治僵局的更大失望,心理上反倒倾向於接受台湾的自治,如果大陆当局仍然固守甚至倒退,民众这种心理可能还会继续延续扩展下去。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