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周二消息称,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进行过三次高度175米的实验性蓄水,也意味着库区调高水位的三到五年时间里将产生严重的地质灾害,周边将面临十万人集体迁移。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里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他同时也介绍随着库区水位的实验性增高,在发现的地质灾害险情中有超过70%为突发性的,并且有增多的趋势,他也承认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但危险性也将对长江航道造成威胁。国土资源部将对多处滑坡丶隐患点进行检测及维护,相关工作将涉及到十万人的迁移工程。
曾任工程师的福建维权人士游精佑向本台表示:原理是这样的,他们将库区水位提高,库区周边的地下水位也会提高,打个比方原先一个滑坡体是稳定的状态,因为地下水的升高,就会破坏了灾害体的稳定,所以滑坡等地质灾害会多发。
自2003年开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后,对于周边生态影响的争议也从未停歇,去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罕见的大旱,虽然大坝一直放水抗旱,但未见效果,近年库区周边地区出现极端气候反常现象甚至5.12大地震,都有人与此相联系。
而三峡建设之初当局曾高度赞扬其功能,以后则逐步降低调门。有网民搜集了从2003年到2010年的新闻标题,从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丶“千年一遇”到“百年一遇洪水”;直到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在去年也承认了三峡工程影响生态。三峡上下游的生态也一直是环境保护者们关心的,三峡大坝的存在也直接阻断了回游鱼类的繁衍,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也受到了威胁。目前中华鲟主要依赖人工繁衍,野生数量逐年下降。
与长江相连的洞庭湖、鄱阳湖近日也传出江豚接连死亡的消息,44天当中有12只江豚死亡,其中9只更是在一周时间内被发现,解剖发现胃中并没有消化物,可能是被饿死。虽然没有专家直接断言与三峡有关,但不少网民及环保人士认为三峡工程破坏的长江生态,直接导致江豚没有食物可吃。
曾写过《是谁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的中国学者何清涟向本台表示:我觉得三峡留给后人的经验是无穷的,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这种专制体制三峡工程是不可能上马的,如果不是中共这个政权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那么对于三峡的检讨也不是目前这个程度。
长江三峡工程是大陆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水坝,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由工程引起的移民丶古迹环境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1953年毛泽东视察三峡时曾提出设想,后来周恩来与水利专家进行探察,工程因文革没有继续,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但也遭到了党内人士的反对。关于三峡大坝的争论继续延续,1989年《长江,长江,三峡工程争论》出版之后作者戴晴因“八九民运”被当局逮捕,书籍也随即被禁止。1992年三峡工程相关决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三峡库区周边环境持续恶化,也让不少民众追思已故水利专家黄万里曾提出的反对声音,黄万里是中国知名的水利专家,他生前一直反对黄河三门峡及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他曾多次谏言当局,但没有得到国务院的任何回复。早在1956年5月,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造坝截堵沙流,使上游洪水抬高,泛滥频繁;下游停止造地,滩涂侵蚀。而三峡周边发生的种种问题,也应验了他的担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