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这个座落在国民党党部大楼底座的展览厅,可看到毛泽东以“中国国民党农民讲习所所长”身分,亲笔给国民党党中央的一封信函。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与妻诀别书》,革命先驱温生才的发辫与脚镣,还有电影《色戒》女主角原型的郑苹如烈士事略介绍等文物。
党史馆主任邵铭煌星期四在接受本台专访时表示,展览厅内的史料内容跨越台海两岸三个世纪,是一个历史缩影。 从照片与文献都可以体会、看得出来,为何台海今日分隔两地?
邵铭煌认为国史馆受欢迎,主要原因是两岸民情不同,共产党给人威权难以亲近的感受,大陆游客来台踏入国民党党部,就有种“进入权力核心”的全新体验。
邵铭煌说,大陆游客对毛泽东相关史料特别有兴趣,他们会仔细端详,从黑白的团体照中,找出年轻时的毛泽东。认真读他撰写的信件,研究文末毛泽东的亲笔签名及盖印。其中一份记载毛泽东领取国民党每月一百二十元大洋的薪水资料特别令他们感到兴趣。因为在中国大陆,不易接触到毛泽东早期在国民党时的文物史料,因此到国民党部了解不一样的毛主席,感觉很珍贵、也很特别。
这份属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一九二四年三月的决算书史料中,详细记载了毛泽东当年每月的薪资为一百二十元。毛泽东当年是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因此留下了他的薪资纪录。他说,这在当年是相当于普通教授的薪水,当年的名教授陈独秀,李大钊的月薪也不过一百八十元大洋。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才一,两块大洋。也就是说,毛泽东的月薪是普通工人家庭月薪的六十倍。
当年的国民党经济来源完全靠募款,无法承受党工高薪的压力而发生欠薪的窘况,毛泽东还发动工潮向孙中山追讨欠薪。
邵铭煌还澄清当年毛泽东在上海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跟农民运动没有关系,只是一个农民“扫盲班”。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胡汉强台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