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民进党在台湾总统大选落败,党内从基层到中央要求检讨“大陆政策”声浪汹涌,林佳龙一改民进党既有反中路线,高举该党应该和大陆正面交往的旗帜也更显鲜明。

图片:林佳龙主张民进党应扩大与大陆正面交往。(记者萧融拍摄)
他指出:“我针对民进党‘对中战略’提出两大战略,一是正面交往,二是扩大民主。我们不为交流而交流,也不是一味地反对交流,因为台湾有一群足以决定选举胜负的关键选民在大陆投资,他们不希望两岸发生不稳定情况,因此,民进党必须告诉台湾选民,这一个政党有能力处理两岸争议。”

图片:林佳龙两岸论述备有民进党“党内参考”,力求不逾党纲。(记者萧融拍摄)
相对国民党党内要员多数拥有海外名校学位,民进党核心成员早期受限于白色恐怖或是被限制出境等政治因素,较少有海外留学机会。林佳龙从台湾大学毕业,获得美国富尔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来美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再到日本参与亚太安全和大陆研究项目。返台以后,先后参与台中市长和多届立委选举,勤于和流亡海外八九一代接触,也当过扁政府新闻局长,以上学经历之完整,为他积累问政和论政的影响力。
林佳龙说:“我认为民进党(大陆政策)面临的问题不在于‘九二共识’是什么?而是民进党有没有能力去处理什么是‘九二共识’?以及有没有能力去处理国共两党抛出的各类议题?至于民进党怎样才能与共产党正面交往?我认为,民进党可以在党内现行(大陆政策)纲领之上找到能兼顾既有立场,又能开展两岸对话,甚至开展‘民共对话’的空间。”
林佳龙此行在北美停留十天,分别以台湾的出路,推动民进党与大陆正面交往,以及促进民共两党交流对话机制为主题,发表四场演讲。
他表示:“我们不是亲中,也非反中,而是‘知中’。‘知中’即是民进党与大陆交往重要前提。民进党针对两岸重大争议应予主动设定议题,不应被动,避免落入国共论坛和海峡论坛之框架。民进党可以主动针对两岸对话抛出议题,不设前提与大陆交流对话,只要不是被矮化,或是沦为花瓶,在此过程之中去异求同,找到双方交集。”
台湾朝野蓝绿两方对两岸事务向来呈现两极化思维,林佳龙引领民进党青壮派在不亲中,也不反中之外,行走“知中”路线,言谈间透露对大陆近期发生的维权和敏感事件,乃至于大陆习惯用语等熟悉程度,都是台湾朝野少见之例。
林佳龙说:“北京当局(对台事务)应有其认识,既然想要‘入岛,入户,入心’,就不能只依靠国民党,除非上述口号只是为了做宣传,或只是为了斗争之用,否则都需要和民进党交往。今年是很好的时间点,中国发生两个重大事件,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长远影响,一是薄熙来事件,二是乌坎村事件,中国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已到一定程度,当局是否允许政治开放?进而把社会诸多矛盾纳入体制内处理?或是继续镇压,任矛盾在体制外产生冲突?我认为,北京当局领导人已经面临最后选择,民进党要站上民主高度,不能在大陆政治转型重要阶段缺席。”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