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华人30年史话》总篇幅多达60万字,是美西地区中港台和东南亚华侨首度以同为华裔血脉相依联合编写的历史专着。该书总编辑陈十美说:“龙应台在《大江大海1949》封面上写着‘一本书,找回一个时代’,这也代表我的心情, 藉由这一本书把华人经过的历史做一见证,也让世界对华人形象能有正确认识,不再仅是图书馆里读到的华人沧桑史与血泪史。另外,也希望能予下一代在阅读华人历史时,翻过那页沧桑史之后,能看到在美华人经年努力的成果,不再是旧时那般悲切。”

陈十美以1980年代在洛杉矶创刊的华文报纸<南华时报>做为资料汇整起点,再以一本书找回一个时代,并刻划一个族群的视角,意图摆脱在美华裔先民的沧桑,呈现新移民海外生活与立业的真实轨迹。她表示:“这一本书眼下征集史料之时,是以中文为先,可是,最终目的一定会以英文本对外发行,如此才能通行全世界,给下一代人做为参考。”

1989年“六四事件”以后活跃在海外民运的马大维,近几年已淡出民运转向宗教活动,这一次也参与此书编辑工作。马大维说:“这一本书意义重大,因为在美华人自八零年代至今三十年来的发展,比起过去百年在美华裔的发展超乎百倍,八零年以前的华人移民史仅限于唐人街开餐馆,开洗衣店和做劳工。但是,华人在八零年代以后的成就与贡献值得我们写成一本书,也是为这一代人留下史迹。”
马大维指出,华人移民到美国之后,最感艰苦的环节不单是美国社会有其“玻璃天花板”,也因为仍有很多华人不认为自己是‘美国人’,进而限制自己追求语言上的进步.他说:“这么一来,自然就跨不过‘天花板’,中国人喜欢聚居在一起,保有早期‘唐人街’的意识型态,创造了‘小台北’等华人小区,生活仅追求温饱,成了来美之后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
《南加华人三十年史话》定于明年10月首发中文版,总数多达62栏目当中,广纳来自中港台,东南亚与东北亚等各地华侨历史,却独缺不愿归属为“华裔”的部份台侨。美中文华协会会长林旭说:“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希望所有华人共襄盛举,但这也没关系,他们不参与,不一定会留下漏洞,有些事情不去做,仍会有人补述。”陈十美则说:”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政治立场,‘台美人’虽不参与,但可喜的是他们也将为自己移民来美历史编写一本书。”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