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空前審查 Tor在中國首次翻牆失效(圖)
2009.09.25 10:30 ET
本臺日前曾報導過北京當局在十一國慶前加強互聯網審查制度,繼推出綠壩及藍盾後,當局又在防火牆Great Fire Wall上加強作用。事實上,近日來不斷有網友反映上網越來越困難情況,他們於是不斷找尋新的破網軟件並及時告知其它用戶。星期四下午開始,有網民陸續在網上發消息說一些破網軟件,包括比較流行的JAP, Phproxy, Gladder、Phzilla, Freedur、Skydur及自由門最新版本都失效,大部分的翻牆用戶被阻擋在自由網絡之外,造成很大困擾。湖北網絡作家劉逸明星期五告訴本臺記者:“昨天據說自由門新出一個版本,但是出來很短的時間,就重新被封掉了,自由門最新版本是試用版,最開始出來很多人說很好用,但是現在也不能用了。”
記者:你們昨天是怎麼上網的呢?
劉逸民:我是用在線代理,速度慢一點,但是可以看到東西。
記者:那你現在會被人家知道你的IP什麼的?
劉逸民:我看東西有什麼關係?知道也沒事啊。有些人可能上這些網站會有人找他的麻煩,我們不存在問題。
在線代理能夠瀏覽網頁,而無法使用其它聊天工具,更不用提查閱郵件。而此次的破網軟件全軍覆沒首次包括被網友稱爲最堅固的Tor匿名訪問工具,也在中國首次出現了不能訪問的情況。根據Tor項目的網站信息,在6月份伊朗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封鎖Tor技術非常複雜,而且需要大量的資源。根據Tor項目自身Blog發佈的訊息,在六月份之後,Tor在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訪問量大大提高,在中國每天有15000多個新用戶使用。
Tor的長期使用者,湖南網絡活躍人士周曙光向本臺表示:“tor是一個p2p的代理方式,大家都可以分享自由網絡,自己也可以得到朋友們分享的網絡,從而保證自己的通訊是安全的。因爲它每次上網走的代理都是隨機的,不是固定的,通過兩次或三次跳轉之後再退出來,然後再訪問你要訪問的站點,這個過程會慢一點,但是更安全一點。”
Tor俗稱洋蔥頭,是一個開放源碼的匿名訪問體系,最早起源於美國軍方的匿名訪問項目,後來經過電子前沿基金會(EFF)支持,變成了公開的非營利項目。因爲Tor是由全球的志願者網絡組成,訪問每個網站都要經過很多加密的節點,所以不存在單一節點的泄密問題,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是一個可靠的選擇。 在中國,因爲Tor本身的設計很精巧,也能夠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所以被用作反封鎖反審查的工具。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的防火牆都無法屏蔽Tor,一方面是因爲其技術的複雜度,雖然Tor的性能隨着用戶的增加會有所降低,但是因爲它的架構更加合理,符合互聯網的分佈式原理,甚至Tor項目本身也無法截獲訪問者的資料,所以難以受到外界的攻擊。
因爲互聯網本身有很快的傳播速度,在接收到網友的反饋後,Tor項目開始在美國進行檢測,證實了其目錄服務在中國已經被封鎖。Tor項目及時提供給網友一些新的訪問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也陸續被GFW 攻擊。Tor之後向用戶提供特別管道訪問,因此只有部分用戶能夠繼續使用Tor。對於此種情況,周曙光表示:“照我們的經驗來看,在上次六月四號前後也遭遇到大規模的網絡封鎖,我覺得這一次也是爲了迎接國慶,確保安全,所以他們就把網絡大規模的屏蔽掉了。”周曙光表示,許多網絡專家正在設法突破此種困境,他們提供tor用戶其它訪問渠道。
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日前在網上發表一篇關於互聯網審查的評論,表示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使得每一個依賴網絡的閱聽人都分明領悟自己原來正在被人審查、被人過濾、被人監控。梁文道認爲,網絡時代曝露了審查機制的存在,讓它清清楚楚地呈現在每一個人的面前。過去只有媒體業內人士才能體會的到的感受,現在卻可能是三億網民的集體經驗。梁文道認爲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因爲它使所有人都無法漠視自由的稀缺,都無法再假裝自己活在一個甜美快樂的世界。有了這種感受,纔有尋求變化的動力。
在破網軟件紛紛失效之際,中國網民們紛紛感嘆GFW的霸道,最新出版的一期香港亞洲週刊報導表示,網民披露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是GFW之父。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