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改的文件出炉 各界人士看法不同

被喻为中共第二次土改的文件星期天出炉,允许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并对征地制度做了限制,改善征地补偿机制。各界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 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

0:00 / 0:00

新华社星期天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道说,该文件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这项被视为「新土改」的土地流转制度,由于涉及敏感的土地所有制问题,曾引起激烈争议,左翼反对者认为这是为「土地私有化」开路,让农民的土地流入资本家手中,消失数十年「地主」将在大陆重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当天发表的会议公报上,只字未提「土地流转」。该次于十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一星期再公布,香港时事评论员周滨认为:“我想现在北京中央应是将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好了,但这事情肯定是意见很大的,是相当于第二次土地改革。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是走向私有制的一个做法,而且过去土地说是公有制其实都被当地许多官员在管,在不明不白中就被转让出去了。例如说现在有许多城乡之交的地方,原来都是农耕地,现在却都变成商品房及住宅房等等。这些土地卖出去的钱有些就不一定当地农民能够受惠的。”

中国近年来不少大型集体争议事件,都源于土地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平均生产力太低,一直是大陆「三农」问题的重要症结,曾多次为失地农民维权而遭警方拘禁的维权活动人士李柏光向本台表示,这也是当局该次推行土地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之下,我想土地所有权的制度是不会改变的,为何在此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我认为主要是农村的年轻人,根据我在家乡及其它省的考察,农村五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已经到城市打工,所以农村都是那些老弱病残的人,农村土地都大规模抛荒,如果再不实行这制度,我觉得对这土地也是太浪费了。此外根据过去的土地征用拆迁,导致八千多万农民失去土地,所以政府也反省了这悲剧。”

政府在放宽农民对土地支配权的同时,也收紧了地方政府在征用土地方面的权力,以防止征地伤害农民权益。当局决定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对此,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认为:“我觉得这些说词都没有一个强硬的界线,如果这土地是农民私有的话,农民就可以直接和开发商谈,合适就卖,不合适就不卖。 ”孙文广呼吁当局学习台湾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土地私有化。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