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署的报告把由于没有得到平等的医疗照顾而死亡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出生的女性称为“消失的女性人口”。这个报告说,亚洲大约消失了9600万女性人口。其中,印度和中国消失的女性最多,分别是4270万和4260万。美国国立卫生院退休研究员庞玉斌先生说,这样的数字并不是耸人听闻:
“联合国发表这个数字我想它是有科学根据的。中国它现在这个比例失衡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计划生育,国家控制啊,生孩子不让生——流产。有时候相当严重。那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家长他有选择,希望要男孩不要女孩。”
联合国开发署的研究员表示,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更加严重。亚州国家不仅有女性在医疗照顾方面受到歧视,营养不良和杀害婴儿的问题,还有婴儿出生前的性别选择导致女婴在出生前就被流产的问题。贵州独立分析人士吴玉琴女士说,在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农村更为明显一些:
“农村它主要还是考虑一个劳动力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男孩嘛,比较受人歧视。土地分配在各方面嘛,如果是女孩,她在家庭里面她抬不起头。”
中国2003年颁布法规,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的性别和以性别选择为基础的胎儿流产。也就是说,在怀孕期间,医院不得为父母鉴定婴儿的性别。吴玉琴女士表示:
“实际上用公开的方式肯定不行,它禁止用B超照男女嘛。但是医院有熟人嘛,想办法也会做的,做了以后认为是女孩的做人流,时间做得晚一些,她就把他引产嘛。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但是她的限制也很大,只能拼力地进行嘛。”
联合国的数字显示,2000年至2005年期间,亚洲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例为110:100,其中东亚国家的比例最为悬殊,为119:100. 中国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例是121:100. 庞玉斌先生说,这显示中国婴儿在出生前的性别选择问题仍然严重:
“中国不让看男女这也比较方便,男孩、女孩摸那个脉啊,好的中医他一摸就知道。另外,中国腐败的情况,医院你给点儿钱呐,做超声频看一看呐,他有很多办法。”
男女婴儿无论是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之中,还是出生以后,都不应该因为性别问题受到区别对待。联合国开发署就是以这个理想的条件为前提,算出一个虚拟的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例,然后再和实际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例进行比较,得出亚洲国家消失了多少女性人口的结论。现在纽约的法律专家叶宁先生说: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推行一胎化政策,实际上一方面造成妇女受到大规模的这种制度性迫害;第二造成了男女婴儿出生率的巨大的差别。如果这种巨大的差别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将来就会产生社会问题,社会上大量光棍汉的问题。性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谈不上社会稳定。”
联合国开发署的研究不仅仅限于亚洲国家。他们的报告显示,2000年至2005年期间,大洋洲男女婴儿出生比例为106:100,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是105:100,撒哈拉沙漠和南非洲国家为103:100. 报告认为,亚洲国家正处在十字路口,男女性别平等问题是否能引起关注取决于各国政府的态度,女性在获得经济实力,政治参与和法律保护方面的权利都有待提高。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