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官员财产公开被指昙花一现

中国各地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实践”,陷入停滞状态。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一党专制的制度一下,要让政府官员财产公开,无异于“与虎谋皮”。

0:00 / 0:00

“中国青年报”本周四的报道说,从2009年开始,新疆阿勒泰、湖南浏阳、浙江慈溪等多个地区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实践,一度被媒体称之为制度破冰或地方探索样本。

不过,该报记者在近日的回访中发现,新疆阿勒泰、湖南浏阳等试点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都已经陷入停滞。

深圳自由作家朱建国星期四晚间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试点陷入僵局,一点都不让人奇怪。

他说:“因为他现在财产公开的先决条件都没有,谁来调查财产,由他自报算吗?有你这个官员的上级公布算吗?你没有第三方么!你没有民间监督么!你哪有公布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基础呢!”

报道说,2009年2月,新疆阿勒泰廉政网公示上千名官员的财产信息之后,引来两大争议。

一是上千名官员在接受礼金栏都填写“零”;二是阿勒泰地区纪委将申报人购买汽车、住房等动产、不动产,购买股票、证券等理财产品以及个人银行存款等七项内容,列为秘密申报范畴,不予公开。

因此,很多专家呼吁,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建立,需要顶层设计。

报道援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的话说,“最大的顶层设计就是制定法律法规。”

深圳自由作家朱建国对此则不敢苟同,他说,最大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在中国实现真正的多党制。

“在现在这个一党制的条件下,希望有真正的有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是不可能的,以往有一些,也是个人改革派一时的‘意思’,是人制,人走了,‘意思’也没了。现在有些地方又在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这实际上是18大召开前的作秀行为。”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管理学教授谢田也认为,要真正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只能建立多党制,并且增加媒体的监督力度。

田教授说,以美国为例,在官员财产公开上问题上,不仅有所谓的“顶层设计”、即完善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官员们有来自不同党派的压力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他说:“比如美国总统候选人,如果两方的任何一方要他公布税表什么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客就不得不做,在中国没有舆论压力,舆论是工具,这种政策实行了一半,不了了之的做法呢,在中国更是司空见惯。老百姓第一没有舆论的武器,第二没有选举的武器。”

谢田教授说,在中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员既没有来自其他党派的压力,也没有舆论媒体的监督,要中国官员财产公开,无异于“与虎谋皮”。

谢教授说,目前中国的官场几乎无人不贪,很多高层官员已经把贪腐作为笼络和控制中下层官员的工具。民众唯一可以用来监督官员的工具是网络微博,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对网络微博控制日益严格等原因,微博这个工具,还是有很多局限性。

“你象那个‘代表哥’,你可以把他的图片放大研究,民众自发这样做,但是微博你如果要公布财产,事实从哪里来?很难得到准确的数字,如果公布数据不准确,还会构成诽谤罪。”

据报道,中国政府在1987年首次提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1994年,中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但25年来,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工作,一直流于形式、停滞不前。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