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外省人」新书反思族群隔阂

族群差异向来是观察台湾社会变迁的重要指标, 在台湾被贴上「外省人」标签、目前旅居洛杉矶的「外省第二代」杨雨亭, 从省籍文化与土地认同的视角完成新书<上校的儿子-外省人, 你要去哪儿>, 书中探索上一代的故国情怀, 并反思外省本省两个族群的互动关系.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导

0:00 / 0:00

1949年前后, 跟随国府从大陆迁居台湾的一群, 和人口总数远超过他们的闽南「本省人」互动关系, 向来是台湾社会最敏感的一条神经. 1953年生于台北, 祖籍江苏六合的杨雨亭, 根据父亲早年到台湾只筑巢不扎根的故国情怀, 探索外省族群跨越党国至上的包袱, 重新寻找对土地的认同.

杨雨亭: 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必须重新整理, 否则我们将一直落入历史迷思当中. 过去外省人在台湾生活安定、有发展, 但一直无法认同(本土)或是被认可, 这也是书中探讨的一部份.

杨雨亭身为「外省第二代」, 切身感受马英九当选台湾的总统以后, 外省族群被本土意识挤压的危机感已有减缓迹象.

杨雨亭: 为什么本省的同胞对外省人有些排斥? 我们必须去理解当年有二二八事件、也有强迫本地孩子讲国语等粗暴行为, 这不是我们所做, 但会被归纳成族群所为, 再加上外省人可能有些优越感, 甚至在政治上的优势, 进而造成不同族群的心理障碍, 我们都要从中反省.

相对「外省」的概念, 来自台湾「本省」家庭的侨领林清吉, 回忆两个族群在台湾已共存超过半世纪, 彼此需要又相互分歧的过往.

旅美侨领林清吉: 我以前在台湾生长的环境无法接触到眷村里有多少外人不知的事物, 以打麻将为例, 书中就写到眷村里的太太们借着打麻将一解思乡之愁, 这一段描述令我非常感慨, 因为往坏处去看打麻将即是赌博, 可是, 往另一方去想, 它却是一解乡愁的工具.

这本书记录了本省外省去从的脉络, 也牵引旅美外省第二代眺望台湾和两岸的情感.

旅美侨领林慧懿: 族群意识乃极端主义者挑拨, 我在总统大选期间回到台湾搭乘出租车, 驾驶问我会不会讲台语? 如果不会讲台语就请我下车, 对方的不友善造成心理隔阂, 但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没有隔阂的, 如果能不受挑拨, 这个问题就会消失无形.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洛杉矶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