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因为瓮安6-28民众抗议事件被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政府撤消州委委员和瓮安县委书记职务的王勤目前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这个消息,并不是由黔南州官方公布的,而是新华社贵州分社社长刘子富在一本新书中披露的。《南方都市报》报道说,该书透露,作者和王勤建立了联系,王勤调任财政局副局长之后,曾经给刘子富打过电话。有中国网民对此进行过搜索,发现王勤在被撤职之后不久,即到任新的职位,而新的职位同样是正县级。一位网友表示,一个影响恶劣的事件责任人,职位变动对公众没有起码的交代,显然说不过去。另一网友则问到,难道他领导不利的负面影响能因为异地平调做官就消失了吗?贵州市民陈西则认为,这样的事其实一点都不令人惊奇。
“他的背后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人阻止他?或者是不愿意看见他被免职?尤其是他的升迁对哪些人有影响?这里面有很复杂的潜规则。”
陈西分析说,中共内部官员能够升迁的主要有三大类,而工作表现和成绩并不是主要的因素。
“中国官员升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八旗子弟,因为老子的功劳,他们升官就比较容易;第二部分人也就是秘书官或者是团派系的这么一种人;第三种人就是直接买官卖官。”
贵州瓮安县去年6-28发生的上万民众冲击公安和政府机构,放火焚烧多辆警车和政府建筑,成为去年最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贵州省政府后来撤销了瓮安县多位官员以平息民愤。一位网友认为,当时许多网友对政府撤销官员职务感到解气,现在看来是自作多情了。湖南省自由撰稿人周曙光,一直以来关注瓮安事件的发展。他表示,对中国共产党官僚体制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开除和撤职是两种处罚。王勤调到黔南州去当什么财政局副局长,这是撤职之后,给他的另外一个职位,是政府里面的一些手法。至于他为什么又能够当官?这个我们老百姓就没有话语权了,因为假如说有投票权的话,就肯定不会选他去当财政局长。既然不是我们选的,他们怎么操作都行,而态度是不管我们的事儿,让他们去闹,反正我们尽量非暴力不合作就好了。”
过去几年,中国各地发生多次官员被问责撤职的事件,但大多数被撤职官员,都很快会被调入另外的政府机构任职,使民众对中国的问责制度产生怀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