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列中国散文排行榜榜首

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一篇回忆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散文入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的榜首,引发舆论关注。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

0:00 / 0:00

《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结果10号出炉,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为5篇入选散文作品的第一位。

温家宝的这篇文章2010年4月15号,发表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二版头条,以纪念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去世21周年。胡耀邦1989年4月15号去世,引发北京高校学生的悼念活动,后来演变为全国性的民主运动,直至6月4号军队和坦克开进天安门广场,造成了众多民众死亡的重大事件。

当年温家宝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曾陪同当时的总书记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看望抗议学生。温家宝在文中回忆了与胡耀邦共事的经历,高度赞扬了胡耀邦的为人与品德,并表示,胡耀邦行事作风对自己影响极大。

美国的中文网络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表示,温家宝撰文颂扬胡耀邦已经不止一次,这次“北京文学月刊社”将温家宝的这篇散文排在榜首,恐怕和中国共产党18大之前的紧张政治气氛有关。

伍凡说,在他看来,温家宝是中共党内的“ 孤立派”,他只能抬出已经去世的胡耀邦来给自己的后台。

“温家宝现在势单力薄。现在在位的那些共产党政治局委员也好,中央常委也好,几乎很少有人公开出来站在他一边。去年讲了八次要政治改革,现有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常委,没有一个人响应他的,没有一个人站在他一边的。然后,他只能找死人了,找他的老上司了。”

深圳独立评论人朱建国则认为,温家宝撰文纪念胡耀邦,是希望中国能回到80年代初胡耀邦赵紫阳主政时的改革状态。

“他的出发点从客观效果来讲是有好的效果的。还是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局向好一点的方向发展。”

朱建国说,温家宝就任总理以来,经常在公共场合引经据典,并在去年出版了诗集《温文尔雅》,被舆论称为“诗人总理”。他的诗歌《仰望星空》还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定为校歌。

朱建国说,温家宝的这些举动,都说明了他内心深处其实知道中共不可能永远一党专政下去,希望在历史上能留下一个“清明总理”的名声。但是,这也让温家宝给人留下“只图虚名、不办事实”的印象。

“他现在是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不成功。他是处于这么一种状态。那么温家宝在十八大以后,估计是权位上是没什么戏了。所以,温家宝可能抓住最后一、二年的时间完成自己历史上的名声定位。尽可能离执政党的传统的理念稍微远一点。离普世价值近一点,这样他可能在两方面既在执政党不遭受大的排斥,然后又在普世价值的方面在历史上,心灵上留下一个清明总理的形象。”

据《北京文学》编辑部介绍,这次上榜作品事先经过全国各著名文学选刊和文学界的部分专家推荐,之后由《北京文学》组织编辑和专家在认真审读之后投票选出。最终上榜的20部作品,基本上代

表了2010年度中国文学创作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这4类体裁中最高的创作水平,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突出特色。

朱建国说,他看过温家宝的《再回兴义忆耀邦》,并不觉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北京文学》将这篇文章列在散文类榜首,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温家宝听从实际上就是打压胡锦涛。因为相比而论,温家宝比胡锦涛稍微倾向普世价值和民意,不管他是做秀还是故作姿态,至少在客观效果上可以加强这种趋势。”

除了温家宝的《再回兴义忆耀邦》位居散文排行榜榜首,另4篇上榜的散文作品分别是梁衡的《假如毛泽东去骑马》、耿立的《缅想的灵地》、塞壬的《匿名者》和王金昌的《潘家园忆事》。其他三类题材也各有5篇作品上榜,排行榜共有20篇作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