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四部获奖作品揭晓

中国官方消息称,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已经揭晓。批评界对获奖的四部作品及作家褒贬不一,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品位表示关注。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是:贾平凹为农耕文明唱挽歌的《秦腔》,迟子建描述鄂温克族人世世代代生存抗争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周大新描写山乡巨变的《湖光山色》,以及麦家以间谍战题材表现所谓“反英雄”的《暗算》。前三部作品写人世的沧桑,而《暗算》这部作品写多少有点诡异色彩的性格。对于这几部作品,官方网站颇多正面评论,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品位,批评界和社会上则是褒贬不一。

文化史学者谢选骏表示,茅盾文学奖是官方奖项,尽管迄今为止其获奖作品大都有别于极左思潮下的文学:

“矛盾就是一个左翼作家,茅盾文学奖肯定也是一个官方的文学奖,就是给左翼文学的,这是肯定的。这个文学奖是78年以后才开始有的,反正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才有的。所以,在这点上它肯定跟那种极左的、浩然的金光大道的那种极左文学还是有区别的,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左翼文学奖。这是肯定的。就是说它还是属于党文学范畴。批评说,他们是八股文,注重的还是为党的战斗文学服务的,基本上是这样的。就是说,关于这个奖肯定是有些操作的痕迹的。因为矛盾文学奖直接受政府控制,而诺贝尔文学奖还不完全受政府控制,虽然它还是一个官方控制的委员会控制的,但不是直接受政府控制,间接受政府控制。所以,矛盾文学奖应该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这种问题更严重,是一个综合平衡的结果,即把这些作家的社会影响和文学成就拿来考虑,但也要考虑到政治和人事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评的一个奖。”

文学批评家刘晓波表示,茅盾文学奖的影响逐渐示微:

“矛盾文学奖这种奖都是官方设立的文学奖,评上的这些长篇小说严格讲也没有大的影响。从这些作品的角度讲,它基本不敢触及中国当代社会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这些事情。我觉得从艺术角度讲,这些作品也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所以,实际上矛盾文学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一般很多影响大的这种小说反而评不上矛盾文学奖。”

社会批评家李洪宽表示,茅盾文学奖以及整个当代中国文学可以说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茅盾文学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下设立的一个官方的奖项。至于说矛盾本人早年是否写这种作品倒不是很重要,因为共产党用‘矛盾’这两个字作为它的一个工具,为它的政权服务。共产党的文学官很清楚,就是最早延安的时候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主要是个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官方设计的这些奖项的价值取向就非常明确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的很清楚,要为政治服务。所有的这些中国的奖,不管文学领域、诗歌领域还是电影艺术,这个东西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这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中,贾平凹和他的《秦腔》知晓度较高。学者谢选骏表示,贾平凹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作家:

“贾平凹还算是比较开放的,和张贤亮他们是属于提名的,算是改革开放以后比较自由化的一个作家,不算是一个左翼文学了。他算是改革开放的文学。他在90年代有本小说,有人说是他的半自传体,有点色情的描写,别人说他那个是当代金瓶梅似的那种感觉。贾平凹还不能算党八股作家,他还是有一些探索性的。虽然他那个探索品味不是很高,但是他在中国的影响我想肯定要超过高行健。”

谢选骏还说,自由的时代不一定产生好作品,而缺乏自由的时代则一定不能产生好作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