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在美国纽约上演

美国长江剧团在纽约推出由多种语言混合演出的舞台剧,改编自金庸同名小说的《笑傲江湖》。有来自台湾、大陆和美国当地的观众前来捧场。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

0:00 / 0:00

500多页的小说,改编成两个小时的话剧,二十几段对白,在曼哈顿下城的新城市剧场演出, 英文的剧目名字叫《在风中大笑》。演员们说着英文、中文、广东话, 还有日文。观众邓女士认为这是纽约特色,别的地方看不到,观众可能也难以接受。

邓女士:“我当初就觉得话剧可以把这个武侠小说说出来,我都有点怀疑。但是他们这种表演手法我觉得也可以。还不错。”

记者:“几种语言在一起,你觉得 没有妨碍传递......?”

邓女士:“没有啊,因为我是刚好有听懂英文、国语,还有广东话都听懂。后来还有什么日文我都很意外。”

从事电脑行业的潘先生:"几个中国演员我觉得还可以,但是那些外国小孩子们,对这种武侠小说的内涵,毕竟不是从中国那种文化里面出来的,他们还是理解不深。就觉得他们那种很内在的东西都演不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在笑,我想可能跟
这有点关系。"

在纽约大学读作曲博士的罗兰德•戴维斯(Roland Davis)说尽管自己不懂中文,也看懂了:“是一个悲剧,但有的地方很有趣。演的很好,我看得很喜欢。没想到很触动人的感情的。”

他得到的信息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他认为演员很出色,尤其主角令狐冲,英文名字是「小狐狸」。

从事设计工作的郭先生:“我觉得男主角的表演做的不错,特别他那国语发音,他 自己也很投入。你对中国文化有了解,那表达起来...像英雄讲话,讲的都是很有正气的嘛。要用英文去讲,就算我听得明白,我心里也会打转。”

男主角是来自北京的演员杨森,2004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表演系。

杨森:“我们都会用英文去交流,但是导演考虑到这是金庸的作品,不想失去中国观众,所以我们主要演员一定要说中文,这样在情感表达上就没有那么难。因为这部戏还是用令狐冲的眼睛去看这个社会。我觉得导演用心很独到,把这部戏用这种方式处理的也很好。”他很高兴自己能够中选出演这个角色。

杨森:“当然我希望这部戏,可以在美国纽约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示我们中国人自己独有的这种特色的东西。 这样的话,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成一家人。 ”

这出戏是公开招考演员,包括一些学过跆拳道的黑人演员也担任了角色。他们每周三四天,合排了两个月。来自台湾的演员孙士钧在剧中演刘正风和任我行两个角色。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部金庸的作品。

孙士钧:“排演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啦。最困难的是,大家讲不一样的语言。可能象我们听得懂中文和英文还好一点,有一些老外他们听不懂中文,有时候一些词落掉,完全接不上去,他们会讲他们的,我们想办法cover. 有时候他们不知道我们在讲什么,那些反应他们都是硬记下来的。 ”

剧中有一句英文台词:One Union, Five System (一派五制),很象One Country, Two System (一国两制)的句式,形容武林不同派别想称霸天下时使用的口号。

孙士钧:“不只是以前,到现代各政治立场的不同,或者国家族裔的不同,我们都有很多歧见和战争。藉由以古喻今啦,藉由古代这个小说讽刺跟警示现在人的状况,希望大家可以接收到这个讯息。有一个和平的未来。”

这个剧目是陈尹莹改编导演的,1989年在香港艺术节已经演出过。当时全部用的广 东话。

陈尹莹:“因为我自己是编剧,所以我在改编别人的时候,我非常小心的忠于他想 写的东西。 我看了很多很多次,想了解,究竟他想说什么。而且他(金庸)写的角色我绝对不改的。”

金庸自称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书中的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来美多年的Scott认为,此剧是一个非常新的尝试, 让人们去研究其更深刻的涵义。

Scott:“艺术应该有一个更深的涵义,不是说视觉上的,而是对人类的思维、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我觉得很深一点就是,武林中恩恩怨怨太多了。这个也可以从当今的世界上反映到。人类之间的恩怨,有什么办法好解决呢?武功总是一山比一山高,没有完了的。”这出戏将一直演到5月23号。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纽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