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防车救险,遭车辆抢行引关注

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馆日前起火,但赶赴现场救援的消防车却在途中遭遇众多车辆阻路,无法及时赶到救火。事件引发舆论有关中国社会缺乏公德的讨论。

0:00 / 0:00

网民拍摄的北京救火车受阻的视频显示,在一段交通流量处于高峰的北京街道上,数辆消防车虽然闪烁警灯并高响警笛但却寸步难行,周围车辆不仅不及时让路,甚至还有人驾车乘机并线超车。

北京《新京报》的报道说,2月16号,北京东直门簋街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起火。消防队接报后相继派出16辆消防车赶赴现场救火。面对火场上窜的黑烟,5辆消防车只能在车流中缓慢挪行,十几分钟后,一辆让行车辆留出的空隙却遭另一辆车并线抢行,救火车仍无法前行。有中国网民将这段北京消防车受阻的视频,连同在国外车辆如何避让消防车的片段,同时上传互联网,两段视频对比,引起舆论关注。

有网民认为,交通高峰出现车辆拥堵本属常事,但当火苗升空之时,堵路车辆居然不避让救火车,反映出中国公众的素质问题。就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表达了不同观点:

“我不觉得现在普遍的公共素质比较低下。我们还是会看到很多情况之下公众是主动参与的。对相关的政策和公共事务当他参与其中的时候,他会有一个比较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认知,因为他会认为是自己的事情。被动的接受管理是比较容易形成公民意识淡薄的。如果说公众没有去必须要让路的话,可能会有主观情况和客观情况。比如说当时道路非常的拥堵,而且是在上下班的时间是很有可能的,公众不一定是有意的要去堵塞这个消防车或者要堵塞交通。 ”

中国现行的道路交通法规以及《消防法》规定,消防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不得穿插超越。阻碍通行者可依法予以警告、罚款,甚至拘留。《新京报》的跟踪报道也显示,北京丰台、东城、海淀等多个城区的消防队证实,救火途中遭遇车辆不避让的情况并不少见。

清华大学副教授贾西津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为高峰期紧急车辆的通行造成了客观上的难题,而改善道路设施以及强化对违章的管理力度,则不失为有效预防阻塞的疏导措施:

“一般性而言,有更多的宣传比如说怎么样面对消防车或者公共的车辆,可能有些会涉及到设施的情况。比如说有些地方是需要有紧急通道的,但实际上这些通道都会被占用或没有人去重视它,到了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些设施不一定能及时有效地发生作用特别在拥堵有这种突发情况的时候,我们应急处理能力本身是不是够?”

在北京的法律学者、“中国律师观察网”创办人赵国君则认为,中国社会在经历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后,公众已经具备了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价值观念,但正如广东发生的小悦悦事件那样,人们道德意识不佳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

“这是一个60余年来倡导集体至上、国家至上、把公众摆在前面的这么一个国度。实际上掩盖扭曲了私人属性,这是一种高度虚伪。 后30年好像正相反,禁欲的社会走向了纵欲的社会。最初是个体,在这一摇一摆之中,公私颠倒,实际上无论是虚假公的高压,还是个体意识的所谓放纵,结果都是私在得胜。所以说这就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一派所谓经济繁荣很好,一派个人意识膨胀也好,但这空洞地反映出当前社会的公共空间。公民社会的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

有评论认为,在中国,除了消防车等这样执行特殊任务车辆外,还有很多大小官员挂着特殊车牌的特权车。如果权大于法能够大行其道,要公众提高公德意识只会是空中楼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