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通全球英语新闻频道

4月30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台在北京举行试开播仪式。该频道计划每天24小时通过卫星、网络及手机等渠道向全球播出。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最大的官方新闻宣传机构新华社本周五宣布,自5月1日起,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开始试播24小时的英语节目。计划在经过两个月的试播之后,于7月1日正式开播。新华社的报道说,中国电视网英语台将依托新华社的海内外记者网络,节目包括动态新闻、专题新闻、新闻杂志和天气预报等栏目,并通过亚太6号卫星以有线、互联网和手机等方式向全球播出。

旅美政治学者、原中国《经济学周报》副主编王军涛指出,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举办重大国际活动的成功,中国政府希望借助官方宣传机构扩大海外影响力的信心也在增强:

“中国政府呢在奥运会前后在国际社会上的自信心有一次比较大的提升,那么他们觉得如果要是经过这种精心的梳妆打扮可以改善中国的形象,而且呢使得中国模式成为一种中国的一个软实力,但是呢作为记者呀也有人想借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引进国际媒体的一些规则。一方面希望在海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呢能够得到自己的个人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呢也是在对国内的这种政治改进呢增进中国的新闻的质量,改善新闻工作。”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北京举行的试开播仪式上表示,中国电视网英语台将为全球观众提供多一种电视信息选择方式,以及通过对国际和中国国内重大热点事件的报道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国务院下属的部级机构,新华社多次强调要将自身打造为一个官方多媒体全球新闻机构。《中国青年报》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李大同就此表示:

“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什么宣传。过去他们采取主要的方式是封锁,那么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呢这些媒体控制机构呢也发现控制不住,那么他们采取的新的手法就是要摇身一变,抢先发布消息。首先给这个新闻定个调子,采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报道还是为这个一党专政的巩固政权服务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扩展官方三大媒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业务。中央电视台去年开通向22个阿拉伯国家播放的24小时节目;新华网也在今年开始,向亚洲和部分欧洲国家播放中文电视节目。当局正不惜投入巨资,希望借此提升海外形象。政治学者王军涛认为,单纯依靠官方媒体的装饰,恐怕并不能达到改善国际形象的目的:

“国际形象的改善不能靠媒体的化妆。官办媒体的方式想解决一个宣传或者打造形象,这是一个很蠢的方式。因为他们有的人讲说中国政府现在有钱,但是我们都知道像西方有公信力的媒体并不是靠钱堆出来的,它是靠新闻制度获得了一种公信力。中国政府它一定要明白说中国好话的那些人说句实话都是一些在中国的交往中捞到一些实际利益的人呢,但是媒体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它的职业良心,所以在这点上最好做的还是应该改进中国自身的这种素质。”

新华网的报道还表示,新开通的中国电视网英语台将对包括亚太、欧洲、北美和非洲等地区播出,但是并没有立即宣布具体有哪些国家可以收看到这一频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