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今年八月十号出台的市容标准,规定在广场、车站、港口、码头、人行天桥、剧场、公园和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不能有人员乞讨和露宿。广州《羊城晚报》报道说,佛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乞讨属于“不文明现象”,有损城市的形象。该报引述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管理乞丐须有合适尺度,城市如果太要面子,就会显得“缺乏人情味”。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城市,也是明清两代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地之一,境内文化古迹和景点数量很多。
《羊城晚报》的报道说,虽然禁乞令已经下达了两个星期,但佛山街面上仍可见到一些行乞人员。
佛山市民刘东跃表示,当地对禁乞令并未大规模宣传,因此大部分市民并不知道有关规定。他表示,市面上的乞丐有两种,当局不应该一概而论。
“分两种的,一种是落到很落魄的地步,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或者是有精神问题了。还有一种不是这样,他是以乞讨为职业,靠别人的善心赚钱。有些人靠乞讨家里盖了房子,有些是集团性的,后面还有穴头。"
刘先生表示,近期广东的经济状况明显不好,许多企业裁员甚至停工,可能造成乞讨人员增加。他认为,佛山禁止乞讨的规定,是城市管理当局的面子工程之一。
"这一定是面子工程,因为在他在任的五年十年之后,不出问题有点成绩就能上调了,那么最出成绩的就是面子工程了。"
事实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城市中,也存在不少乞丐。在中国,禁止乞讨有多年的历史,但从未得到有效执行。即使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管理最严格的时期,中国大部分城市仍有大量乞丐存在。过去几年,中国多个城市设立禁乞区,禁止任何人在城市的一些重要场所进行乞讨。刘先生表示,去年夏天深圳举行大学生运动会,当局清除所谓“高危人员”八万多人,结果造成了不良后果。
"去年深圳搞大学生运动会,把那些外来劳工人员都清除出深圳.他们没有地方去,都聚集在东莞,佛山,中山等地,后来不是出了好多外地人暴动事件吗?大家心里都有气嘛。"
他也表示,和中国许多城市相比,佛山城市管理还算比较人性化,显示当局的管理方式有所进步。
"以前这里城管也抓人打人,被网络曝光。后来文明了很多,城管只是对小摊小贩拍照,那些人就收东西跑掉了。再后来,佛山城管队员都换成女孩,很漂亮的女孩去劝人,那别人也不好和女孩子去打去闹了。"
居住在深圳的中国监政会筹办人郭永丰认为,对城市中的乞讨人员应该区分对待,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
"我认为对乞丐,要解决他的根本问题,而不是简单用驱逐的办法。到底这个行乞的人是年老力衰?是残疾?是丧失劳动力?或者他是懒惰,你要分析原因分层次区别对待。"
广州市曾对乞丐进行分类管理,采取救治生活无助者和打击职业乞丐的分别措施,但并未收到减少乞讨者的效果。郭先生认为,对一些恶性欺诈性质的职业乞丐的违法行为,应由治安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和程序进行惩处,对普通行乞人员则应尽量宽容。
中国的乞丐数量一直没有官方的统计数字,有民间学者估计,中国目前大约有五百万以行乞为生的人员。一些专家认为,乞丐大量增加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反映出社会贫富悬殊的程度,而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期,对乞丐的所谓管理不应该矫枉过正。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