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控烟乏力将导致死亡人数倍增

最新的《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警告说,中国目前有3亿烟民,受二手烟危害的人超过7亿,因为政府控烟不力,中国没有达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5年烟控目标。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道

0:00 / 0:00

《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是由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牵头形成,中外6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完成。报告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目前吸烟率不断上升,烟草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与日俱增。2010年,中国总吸烟人口已超过3亿5千万,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高达7亿以上,包括1亿八千多万儿童。

中国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第77个签约国,并承诺在今年1月9号前完成在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目标。目前虽然中国大多数直辖市和省会通过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但实际的控烟效果却排在所有缔约国的后列。

参与这份评估报告的撰写和调查工作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吴宜群教授指出,中国烟草行业的政企不分,以及缺少全国性烟草危害防治法规是目前控烟乏力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的控烟是处在徘徊不前。政府来说我觉得应该有一个5到10年的规划,可是很遗憾的是履约5年了这个规划一直没有出台。为什么没有出台?就是我们现在政企不分的结果,烟草业在主导我们的控烟,所以处处碰到阻碍。”

报告还指出,烟草流行是中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2005年因使用烟草死亡的人数已达120万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烟民死亡年龄在40至69岁之间。预计到2020年,中国烟草归因死亡人数将突破200万,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350万人,是目前死亡人数的3倍。报告说,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显示,有3/4以上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的危害,超过2/3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的危害,高达86%的人相信“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错误观念缺乏认识。

广州第一医院的主任医师曾军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在防治吸烟疾病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从烟草行业获得的利润,这种不正常的行政方式导致当前中国烟草产品销售与控烟矛盾的恶性循环:

“现在存在的问题它这个政府投入到真正给老百姓看病的或者是因为烟草带来的一手或者二手的损害是非常少。从烟草公司或者是制烟的这些方面所取得的钱远远高过投入到疾病带来的伤害。所以现在政府的很多政策它不具有连贯性。所以造成目前这种比较混乱的一种局势。”

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烟草行业的税利总额为人民币600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吴宜群教授表示,正是由于烟草行业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巨额税收,使中国控烟面临强大阻力。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以及烟草归因疾病的高发,中国控烟形势将更为严峻:

“中国的未来一定要有健康的民众。到底中国的控烟怎么走?2015年开始大概中国的红利时代就要结束,老龄化社会。再加上烟草死亡的出现,这两个碰在一起,中国社会的负担是多大?疾病的负担很多是老百姓自己掏腰包还有地方政府。所以我要呼吁媒体把这个报道的信息能够传达,让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看一看,听一听。”

吴宜群教授强调,控烟目前在中国已不单是公共卫生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只有限制烟草业的发展才能给控烟工作提供切实的保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