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刊文呼吁言论自由
2009.01.13 15:10 ET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为“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作者以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控制人口言论遭到批判,和六七十年代张志新发表质疑文化大革命的言论而被处死的例子说,如果言论自由获得保障,他们二人的观点就可以获得充分的讨论,就有可能减少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人口压力和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文章作者总结说,社会上只有一种声音,真理就不能被认识和发展,一切言论都应享有自由表述和发表的权利。海外中文的博讯网的相关报道说,同样是《北京日报》,2008年4月曾经发表文章,批评《南方都市报》评论版主编长平关于保障言论自由的观点。作为主要官方媒体的《北京日报》日前发表呼吁言论自由的文章非常罕见。对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学者王军涛博士分析说,这篇文章反映出明确中国的一些微妙的政治现状。
“首先,我觉得这篇文章跟中共的一贯做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即使内部讨论它可以有很多的空间,但在它的报刊媒体上不会反映出来,特别是在党报上,所以这就比较反常。这件事情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高层出现了分裂,有的地方上的一些党组织介入到了高层中。因为现在中国的局势比较微妙,《零八宪章》出来之后加上现在各地群体性事件出来之后,也不排除有的人良心有复苏,但是更多的可能性就是属于在几派较力的时候出现一个间隙,这个间隙就是有的派别想去挑战一下。”
王军涛表示,当前中国民间维权运动的高涨,尤其是《08宪章》发表以后,中国社会处于某种变化的前夕,因此《北京日报》的这篇文章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社会政治大环境的一种反射。
旅美社会学者刘晓竹赞同这样的分析,他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社会压力巨大,促使整个社会思考应该如何转变,《北京日报》的文章只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反映。
“既有朝,也有野。朝廷虽然是强势,但是越来越守不住。‘野’越做越大,‘朝’越来越小,此消彼长是2009年的一个大形势。这种情况下,许许多多推动自由化、推动言论自由、推动民主思潮的这些声音、思想会从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各个空隙中钻出来。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
沈敏特教授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精神成果”,没有这个成果,其他成果都无从谈起,因此,言论是否正确不是由权威来确认,而是要通过实践,因此必须经过公开的表述和广泛的讨论。刘晓竹表示,沈教授所说的言论自由原则,早已是现代社会的共识,但言论自由在中国一直受到压制,原因是中国政府不愿面对批评的压力,而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进入2009年,中国的形势面临着一种突破。《零八宪章》实际上已经把这个窗户纸捅破了。就是中国要向什么方向走? 如何凝聚中国的共识?如何面对中国的未来? 胡锦涛治国六年的基本思路就是一切控制、一切打压、维持稳定。这个路子实际上走不下去了。《北京日报》讲言论自由,实际上是说同样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能不能允许老百姓讲话?这个体制能不能容纳不同的声音?这是根本点。”
《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以阐述中国宪法的规定开始,最后呼吁要“认真贯彻中国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的重要规定”。海外的一些评论认为,目前还很难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显示中共内部在舆论控制上是不是存在不同的看法,以及这是不是预示中国官方会放松对言论的控制。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