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益仁平中心总协调人于方强告诉本台记者,今年1月3号在武汉举行的第3届乙肝网络全国交流大会上,来自18个省市的反乙肝歧视公益组织代表一致通过了成立“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营利机构工作网”的决定。于方强表示,目前中国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光靠政府出台的政策或是某一家反乙肝歧视公益组织的单方面努力,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成立全国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营利机构工作网意义重大。
“成立这样一个网络之后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就是我们可以尽快地了解到全国各地乙肝携带者,他们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这个网络,大家能分享一些信息;第二个好处就是各个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这些乙肝非政府组织可以整体性地策划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这样的话就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效应;第三个就是假如在某些社会政策方面有失误的地方或者说有疏忽的地方、疏漏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网络联盟,大家可以一起来发出一种阵阵倡议,这样的话对于改变乙肝歧视的现状是非常好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就消除乙肝歧视现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立法规定公务员招考中不得拒录乙肝病毒携带者;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声明携带乙肝病毒不影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劳动部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行将乙肝指标作为体检标准。中国国家卫生部也在2009年10月表示将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乙肝项目。于方强说,这两年中国政府的确一直在为消除乙肝歧视现象做努力,但是,由于政府出台的文件大都不够细化,具体的操作性非常差,对大范围改变反乙肝歧视现象的作用并不大。于方强表示,他希望“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营利机构工作网”希望能起到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作用:“因为我们在成立这个网络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各地的乙肝非政府组织他们做了很多的社会反歧视宣传工作,他们有效地利用了政府的政策,使政府政策的使用率变高,对于法治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北京维权网站“肝胆相照论坛”负责人、北京益仁平中心前任总协调人陆军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大陆的京津、两广以及珠江三角洲等一些经济发达、咨询发达的地区,民间反乙肝歧视工作相对做得比较好;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要在民间开展反乙肝歧视工作就比较困难。陆军表示,他相信成立“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营利机构工作网”之后,这些情况会有所改善:“有了这样一个工作网络,我想各地的不管是发达地区的还是中西部地区的乙肝携带者,他们的团体都可以加入进来。而在这样一个联合工作机制的平台上面,交流分享经验,相互影响观念呀、还有一些工作方式呀、工作技巧呀。我觉得对于这些地方的公益事业大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陆军告诉记者,北京益仁平中心目前是“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营利机构工作网”的第一任理事会主席,广西健康与平等工作组、广东就业促进工作组以及江苏就业促进工作组等7个反乙肝歧视非营利机构为“工作网” 的第一任理事会理事,另外,广西健康与平等工作组还兼任“工作网”秘书处的工作。 陆军表示,今年“工作网”主要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目前非常迫切的是要把国家已经修改的一些法律,以及已经制定的一些保护性的政策能够尽快地宣传出来。所以在科普和普法的工作方面,以及和各个地方提供法律援助的这些能力方面是‘乙肝公益网络’今年要面对的两个比较重要的任务。”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超过1.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大约十分之一。他们中许多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各种歧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