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部门联合发文 要求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中国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解决留守儿童的校舍、营养和交通等问题。

0:00 / 0:00

中国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等5部门1月4号联名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基础设施、营养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享受“三个优先”待遇: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

建立留守儿童用餐营养状况档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用餐需求;

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

对于公共交通难以满足的地区,要提供校车服务,保障留守儿童优先乘坐。

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负责人张治儒对此评论说:“我认为这个政策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可能存在很多的困难。最大的问题肯定是投入。因为解决交通、营养餐和宿舍的问题都需要大批的投资。我相信现在的中国政府有足够的钱,能做得到,但是具体钱来自哪方面?还有管理的问题。2012年,有些人对中国学校的营养餐改善计划调查发现,实际上学生吃到的东西,跟那个项目的花费,是不一致的。所以说,如果没有监管的话,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张治儒介绍说,据他的观察,在深圳的农民工大多数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只有少数孩子跟着打工的父母在深圳生活、上学。

“主要是经济上的压力。比如说,在深圳,你要把小孩带过来,就有一个问题,谁来照顾孩子?还要找一个老人过来照顾小孩,还有住房和读书的问题。有一些打工者,如果小孩不在深圳,他就可以住在工厂的宿舍,或者自己租一个很小的房子,就可以解决住宿问题。如果他把小孩带在身边,要请人过来照顾小孩,住宿等方面的开支就会大很多。”

中国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还要求,全面建立16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及时更新;倡导邻里互助,认真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照料留守儿童,避免出现个别留守儿童生病无人过问和照看的情况。

谈到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蓝云表示:“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长期跟父母分离,肯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影响的。虽然家里可能有祖父母,但是他们对孩子的照顾跟父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祖父母对孩子管教较少,在精力上也有限。如果孩子长期不跟父母在一起,不管是他们学业,还是身心发展,很可能都会有问题。我觉得留守儿童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据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以上。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