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社部官员:近期不会调整退休年龄

中国人社部官员不久前表示,正在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引发中国民众强烈反弹。官方媒体日前报道,人社部官员说,中国近期不会调整退休年龄,但今后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5日在答复网友提问时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并“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一则关于“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的消息被中国各大网站转载,引起热议。不少网民发帖批评中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的“双轨制”,反对延长退休年龄。

官方的人民网星期四报道说,中国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近期仍将按现行标准执行。报道说,中国目前既面临着老龄化加快的挑战,又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的挑战,因此,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远期,如15、20年后,中国退休年龄的调整的确是大势所趋,但究竟怎么调、调整到多少岁,会考虑经济社会的总体变化。

广东资深保险顾问张津郡先生对此分析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造成了4:2:1的家庭结构,即一个独生子女,有两个父母,四个祖父母。研究数据也显示,2010年,中国的社会抚养比约是5:1,即每5个有工作的人对应1个退休的人,而到2030年,这个数据将刷新为每2个人工作,对应1个退休金领取者,老龄化的加快和劳动人口的减少使中国政府势必要考虑推迟退休年龄。

“中国社会从社保体系上来讲应该说分成两个等级,一个是公务员群体,他们不用交社保,他们是所谓国家提供公积金使用养老金的;另外的是广大的企业工作的群体,主要是在企业工作的人,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的工人,他们是按照中国所谓的人保出台的社会保险,体制内缴纳养老金。所以广大的劳动者包括我在内,当然意见是很大的了。关键是因为它存在着不公平。”

张津郡表示,目前中国大陆的社保体系是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在此之前,国企的离退休人员并没有缴纳过社保金,这些人现在也在领取养老金,这也对社保体系和养老金的运转造成压力,并且引起现在缴纳社保金的劳动者的不满。
报道说,延迟退休年龄不仅关系经济发展,更关乎公平。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考虑不同地区的实情、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社部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要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肯定会深入论证,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邓小刚认为,在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很难改变养老金“双轨制”等问题,使之变得公平。

“中国官员的社会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一党制的情况下,肯定是政府官员的影响力要比其它的影响力要大。两方面政治上的较力、在政策上、在利益双方的争执之下,怎么能够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国家财政又能负担的养老金政策,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目前,中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人民网的报道说,他们在采访中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职位、职称高的干部。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领取退休金。因为一线工人大多体力消耗大,在职时收入水平偏低且不很稳定,退休后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