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发射“天宫一号” 中国登月有望

中国科学家透露,中国将在明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并在2020年建成 “天宫”空间站。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0:00 / 0:00

《成都晚报》的报道说,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星期二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透露,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将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中国将发射一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在2020年,中国将在太空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天宫”。对于中国航天技术近年来的发展状况,香港军事评论家马鼎盛表示:

“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航天发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比当年的美苏要快。可能就是用了现成的一些技术,还有就是不用走一些弯路。但是这突飞猛进呢使西方国家有一点惊奇,也有一点焦虑。特别是它的空间站是要有别于欧美、日本等等,以色列这些先进的航天国家,不是参与到国际航天俱乐部里边去。而是它要独立自主。这是和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那么,这个太空站当然是会可以军民两用,是可以给中国的军方带来很大的推进,特别是在精确打击,空天一体,联合作战等等方面。”

马鼎盛认为,尽管中国近年来加速了航天科技的发展步伐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空间站,但中国要赶上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不容易。

“美国早已经是向太阳系以外进发了。它的基础在整个国家的工业、航天、航空基础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它和世界各国高科技国家的合作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以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等等,多年积累。并不是说中国一国之力短时期,可见的将来可以追得上的。”

对于中国发展空间技术面临的困难,马鼎盛分析说:

“应该不是钱。技术和人才是很有关系。我们看到中国每年都输出一些青年才俊到外国去进修,但是回去的并不是最优秀的一批。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不一定有足够的平台让这些青年俊才能够回归祖国去报效。一方面也是由于重重的原因,使它在人才方面的打造正象钱学森博士所说的,中国现在内地的环境还是不容易培养出自己的成梯队的科学家。”

《成都晚报》的报道说,欧阳自远表示,中国明年发射“天宫一号”有助于进一步打好“深空探测技术”的基础,为今后的嫦娥探月工程积累经验。根据中国科学院今年公布的中国空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

对于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现在美国纽约的时事政治评论人士孟玄表示:

“把人送到月球跟把卫星送到月球去要求的东西完全不相同,把人送上月球当然是一个象征意义,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宣传效应了,就是说如果中国能够把人送上月球,就变成世界第二个可以把人送上月球的国家。”

2007年10月,中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欧阳自远透露说,中国目前正在海南省文昌市兴建新的发射场,包括“嫦娥2号”在内的嫦娥工程后续火箭都将在文昌的发射场发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