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在西方(一)

今年七月达赖喇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名为时轮金刚法会的宗教活动。许多藏人从世界各地赶赴现场,盛装出席这场法会,同时,一些手持念珠或转经筒的西方信徒,和披上绛红色僧袍、蓝眼睛高鼻子的洋喇嘛,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以下是本台实习记者达娃的采访报道。此篇报道分三部分播出,今天播出第一部分,重点讲述藏传佛教在西方兴起的原因和一位美国作家在监狱中传播藏传佛教的故事。

0:00 / 0:00

“当铁鸟飞翔、马车奔驰的时候,藏人会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佛法将弘扬到红皮肤人的土地上。”相传公元八世纪时,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曾作出以上预测。

早在中国元朝时期,欧洲各国就有文献记载旅行家和传教士到达西藏,并有关于藏传佛教的文字描述。而西方学术界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匈牙利学者乔玛进入西藏,研究藏文大藏经并撰写了藏英辞典,成为现代西藏学的创始人。此后,一些西方学者纷纷进入西藏,开始对藏传佛教的研究。然而,因为西藏的闭塞等种种原因,西方对于藏传佛教的了解仅限于极小的学术范围。

1959年,西藏流亡政府建立之后,随着大批喇嘛流亡到西方国家,大批西藏学者在美国各大学任教,许多寺院在西方国家建立,藏人社区陆续出现,以及大量的藏传佛教文献被翻译成西方语言,藏传佛教开始走出东方。另一方面,上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经历了反政府学生运动、以毒品、摇滚、性解放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风潮,经过战争的洗礼的人们开始对意识活动及心理状态的研究产生兴趣,不少人热衷于从东方宗教哲学中寻求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呼唤。

与此同时,国外的藏学学术界得到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资助,与藏族中一些外流知识分子和上层喇嘛合作,有了较大发展。在伦敦、巴黎、东京、罗马、西雅图等地建立了国际藏学中心,聘请在外的僧俗知识分子参加。据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数十年中,西方研究西藏和藏传佛教的较有学术价值的著作约有一百多部,专门出版有关藏传佛教研究论著的机构有二十余个。美国的研究后来居上,如哥伦比亚大学、印第安那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六所大学设有藏文或藏传佛教的课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于美国纽约的雪狮出版社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出版藏传佛教作品的出版社。据了解,雪狮出版社已经发行关于西藏和藏传佛教的出版物近150个主题,并发行了其它出版社500多个相关主题的出版物。该出版社尤其致力于出版十四世达赖喇嘛的作品。

维多利亚•卓玛(Victoria Dolma)是一位美国作家,她曾为雪狮出版社的期刊供稿,1997年她偶然地在该期刊上发现一个监狱犯人征笔友的信息,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八年的与监狱犯人的书信往来。

维多利亚•卓玛在采访中告诉本台记者,一些人在监狱里开始自我反省,一些人感觉内心痛苦无助,他们希望从宗教中寻求精神的力量。在她与第一位犯人开始写信交流后,这个消息在监狱内传开,甚至流传到了其他多处监狱和服务监狱的宗教组织,有犯人开始主动给她写信。维多利亚•卓玛在书信里解答他们的疑问,并向他们灌输藏传佛教中人生的理念。

维多利亚•卓玛说,并不是每一个犯人都有机会学习宗教。

采访:在南方地区的一些监狱,如佐治亚州、南北卡罗莱纳州等,有的监狱是非常传统保守的基督教组织,他们不希望有人学习佛教,他们甚至会违反犯人的公民权利。这种情况下,犯人们很难得到任何佛教的资料。而有一些开放的监狱则提供各种项目活动,甚至会邀请佛学中心的僧侣给他们讲课。他们给我写信,问我问题,我会为他们解答,同时从书上或杂志上找一些与之相匹配的有名望的喇嘛开示的一些相关的哲理,复印下来寄给他们,这样他们可以看到这是权威人士的,比如说达赖喇嘛的解答。

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维多利亚•卓玛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花在了这些书信往来中,她的笔友数量逐渐发展到近一百人,覆盖全美国各州。如今维多利亚•卓玛由于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无奈中断了与监狱犯人的书信往来,但她希望还有志愿者愿意把这种交流方式延续下去。

此外,美国的智慧出版社和香巴拉出版社等也发行了许多藏传佛教题材的书籍。香巴拉出版社告诉本台记者,该出版社成立于60年代末,迄今已经发行藏传佛教相关的书籍近200个主题,其中许多书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更远销至亚洲,如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等地。一些美国的老牌学术出版机构,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和柯林斯等商业出版社,也意识到了藏传佛教书籍的热销,增加了藏传佛教的出版条目。

有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藏学的天下,日益增加的西方藏学研究者无疑为西方普通人士接受藏传佛教打开了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