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障性住房开工率低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飙升,中国城镇低收入民众住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政府计划年内推出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但到六月份,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

0:00 / 0:00

按照中国住建部的计划,今年中国各地将兴建的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应该在十月份全部开工建设。不过据新华社的报道,到六月份全国已经开工的保障性住房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报道引述住建部的数据,六月初上海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率为百分之二十五,江苏和浙江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北京和深圳的情况都“并不乐观”。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国务院宣布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各地政府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因此一些中国专家估计,下半年各地大量中国保障性住房将密集开工。报道说目前保障性住房开工率低的原因在银行贷款困难。不过美国中文的中国事务网站主编伍凡认为,银行贷款并不是主要的问题:

“半年过去了只有30%开工,大家没有钱。可是为什么有钱就盖高楼大厦呢?没钱盖平民房子呢?跟银行有什么关系。政府拿出一笔钱来嘛。只有政府给拨款了,专门要有个建房基金,专门有个预算,国家预算时要有这笔钱出来。银行不是说跟你做生意的,我又不需要你拿钱,你就给我管这笔钱拿去盖房子就可以了。”

他解释说,在中国,政府项目的贷款从来不会发生困难,关键是利益问题。华盛顿某投资银行经济师丁力博士也认为,房地产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保障性住房需要低价用地,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有明显冲突:

“房地产向来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聚宝盆。从地方政府的官员来说,一方面是他们的政绩,就是房子拆了建,建了拆,这是可以进入他的GDP的,政绩的。同时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贷款给开发商,这个银行其实是组成一个铁三角,这里面有非常高的利益。所以中国的房地产才会越提越高。 现在经济保障房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利可图的。”

世界各国都有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安排。伍凡解释说,即使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法国,也都有低收入居民住房,而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更有接近半数的民众居住在经济适用房屋内。

在中国,保障性住房指由政府主导的住屋项目,包括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提供低价的居住住房。这个从2001年开始的政策,却经常遭到中国民众的批评。其中一个批评的重点,是保障性住房的重点之一,经济适用房常常由政府公务员享受。

丁力博士表示,在行政权力主导的制度下,这种情况难以避免:

“这就是所谓的寻租行为。你中央让我建多少套,我建了。但是它建了之后,这房子分给谁?如果它把房子分给政府内部的人。地方政府它两边都获利,它既完成了中央给它的任务,同时它通过了这种方式也给自己谋得了福利。实际上中央要做的事其实还是没做到。”

中国官方媒体的有关的报道引述一些专家的话说,住房建设需要很长周期,各类兴建许可证和银行贷款申请就需要四五个月时间,因此造成保障性住房开工率低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