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新华网4月2日报道说,近几年来,中国的万向集团、华为、三一重工等高端制造企业布局海外步伐加快。
中国三一重工目前有30家海外子公司,已在全球建成15个物流中心,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设研发机构。
对此,参加博鳌论坛的一些人士表示,担心中国高端制造业会呈现加速“外流”趋势。如果改革停滞,可能导致高端制造业“一边倒”被发达国家“收入囊中”。但三一重工负责人何真临认为,中国大型企业转向海外,可以通过本土化规避国外贸易壁垒,“抢滩”海外市场。
他表示,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在资金、政策、创新体制等制度层面上,政府应为民营制造业在本土“生根发芽”松绑和“输血”。
因为发展环境存在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弱化”的局面,值得警惕。
美国华盛顿州的美中经济贸易资讯机构“华盛顿美中关系理事会”会长约瑟夫-波里奇认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存在。
“我不认为中国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马上就要倒塌了。首先,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还有许多至今没有被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一些公司企业已经开始转移到中国内地和西部地区了。中国在今后十年到十五年之间还是有足够的廉价劳动力来吸引外资。但即使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些劳动力成本已经提高的地方中国劳动力较高的技术水平依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但中国需要经济转型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博鳌论坛会上指出,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出现“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弱化”的原因是,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落后产能规模大、垄断行业进入难,加之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导致投资回报率偏低。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已超过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
他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中国制造”基于人力资本的新优势。
一位参加论坛的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难以为继,如何在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已成为“中国制造”必须解决的新课题。要构建新比较优势,首先要提升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华盛顿州美中关系理事会会长波里奇先生认为,中国要搞经济转型,就需要发展国内市场,并且也需要加强法制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很明显,中国明白为了继续发展经济,它必须要转变,而这需要好几个转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从依赖不动产投资和对外出口逐渐转向增长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二,为了发展国内市场需求,政府必须发展老百姓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服务。以便使老百姓愿意消费花钱,而不止是一味地储蓄。如果想把中国经济转型到较高端经济那就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和版权的保护,一便激发科技创新,否则中国永远就没法踏上高尖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
博鳌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例,目前越南大约是每月1000元人民币,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国东部沿海已经达到2500元至3000元。
2011年以来,北京和长江三角洲一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5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了22%。一些企业出现“用工荒”,而少数跨国企业也有转移出中国的迹象。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中国一度是耐克公司最大的全球制造基地,生产了40%的耐克鞋,但目前越南已经超过中国成为耐克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