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上一篇文章说,网络文学在中国一直受歧视、轻视,登不了大雅之堂,而张抗抗的话表明,中国作协开始关注网络文学、接纳网络文学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这似乎是说,作协副主席一席话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命运。作家、学者谢选骏则表示,中国作协副主席所表示的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看来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在不同场合所表示的对互联网的关注有关。 谢选骏说,网络文学就是出生在网络上的文学。他表示,在网络上发表文学不一定就是作家,但是如果其作品具备了一定规格和规模,将来可以与传统作家平起平坐:
“作家一般有一定规格、规模才称得上是作家,不是所有写东西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作家。当然,你可以说最低级的是网络写手和网络作家,最后成为不仅在网络上是作家,而且也在平面媒体上也是作家的这样一个综合性作家。
这位学者表示,网络文学也许不够规范或正统,但富于变异性、随意性:
“我不赞成批评网络文学,也不赞成否定网络写手。为什么?因为用网络发表的东西和不用网络发表的东西基本上有很大的区别。用网络发表的东西不需要经过出版社、杂志社事先的审查编辑工作。这样,它就具有很大的变异性、随意性,所以就不是很规范,同时具有很强烈的革新性等等,你可以去想像或推演一下。出版社出版的,或者杂志刊登的文学,平民媒体的文学,它是通过不同的审查程序才能出笼。这不仅在专制国家,在民主国家也是一样。它根据市场原则,或根据约定俗成的一些东西进行规范。如果不符合编辑口味或审美标准,他就不予采纳。但是,网络文学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谢选骏说,大多数网络写手的学养都还有待提高,但是,网络文学在现在这个商业化时代说不定能成气候,到一定的时候,会反过来对文学批评的标准发生影响:
“他们这些网络写手大部分都没有什么文化程度,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对以前的文学作品接触的也不是很多。所以,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本能进行写作,不是凭着自己的学养或教养来写作。出版社和杂志社为什么出版东西比较慎重呢?因为出版东西是有代价的,要印、要花成本。可是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基本上不要成本,所以就导致很滥的网上写作。最后能淘汰出来百分之一、二、三、四,我想绝对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五。(记者:您的评价不高啊?)但是,他有市场点击率啊。因为这个时代是个商业时代,净纯正文学或精品文学基本上会走向死亡的,就像歌剧、古典音乐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但是,网络作家和网络写手的影响会很大,就像流行音乐一样。你说很多流行音乐歌唱家出名,他(她)会唱歌吗?基本的训练都没有受过,他凭着本能在唱嘛,天生嗓子能吼两嗓子。关键不是他在歌唱艺术上有多大的成就,对网络作家来说,不是说他文学上有多大成就,而是说他有市场成就。最后,如果他流行起来,他就能改变你的标准。如果他人多势众,就能改变标准,或者你的标准会修改,重写文学史。可以做到的,就像简体字,现在不也统治了十几亿人口吗?简体字把整个汉字的脉络割断了,但是,现在古代文学都用简体字来印啊。”
作家、批评家董鼎山表示,网络文学这个平台对于初出茅庐的作者是个好消息,但是他说,网络文学毕竟应当是文学,应当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对刚刚出来的作家而言,至少让他们透透气。有很多朋友、年轻的写文章的朋友老是跟我诉苦,说写的东西没有地方发表,结果到网上去发表。网上发表他说比较容易一点,用不着给稿费啊,用不着打印出钱什么的,至少他们有一个发泄的地方。但是,发表言论跟发表文学是两回事。真正讲文学,文学是艺术、创造性的,我觉得两方面是不一样的。”
网上有文章表示不同意使用“网络文学”这个概念,理由是不应当“以承载媒质的不同来区别文学的性质”。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