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海案被移送檢察院四毒奶被瞞8個月

中國毒奶粉維權組織“結石寶寶之家”負責人趙連海被當局控以“尋釁滋事”,案件上週被移送檢察院。此外,貴州省衛生廳近日發佈三聚氰胺超標食品“黑名單”,確定有四家企業所生產的食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標,不過,已被當局隱瞞了八個月。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喬龍報道

2010.01.25 09:4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北京維權人士趙連海被控以“尋釁滋事”,該案上週移交大興區檢察院。其律師李方平星期一告訴本臺,當天從負責該案的警官處獲悉:“他說案子上週就移送到檢察院,我問具體哪天移送的,他說,差不多有一週了,然後他自己說取保候審的話,就跟檢察院聯繫就行了,現在看這個案件又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就是審查起訴,估計快的話,很快就會移送法院”。
 
李方平表示,他稍後會聯繫負責該案的檢察官,爲趙連海申請取保候審。趙連海爲結石受害者爭取權益,多次被當地政府和公安警告,去年11月13號被公安拘留,一個月後正式逮捕。
 
一年多來,中國的毒奶粉並未被遏制,據《貴州日報》上週報道,貴州省衛生廳公佈,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山東淄博綠賽爾乳品有限公司、遼寧省鐵嶺五洲食品有限公司及河北唐山市樂亭縣凱達冷凍廠分別生產的奶粉、煉奶、棒冰等奶製品被檢驗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標。其中,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上月初已因涉嫌生產、銷售三聚氰胺超標乳製品而被上海監管部門查處。對此,香港食安中心星期天表示,正瞭解事件,跟進有關產品有否在香港出售。而兩大超市惠康及百佳表示,初步檢查後,並無出售有關的產品,並會繼續跟進事件。
 
據瞭解,涉案奶製品均在去年三、四月份被查出問題。本臺星期一致電山東省淄博市質監局辦公室,瞭解相關情況,接聽電話的官員卻稱“不知情”:“我具體不瞭解,因爲我們辦公室不直接管業務,你致電問一下食品科”。
 
記者:這是不是去年的事情?
官員:因爲具體我不知道,我是今年剛調過來的。
 
本臺於是致電綠賽爾乳業公司客服熱線,接聽電話的職員不願回應:“這我不太清楚”。
記者:這是不是去年發生的事情?
職員:這個我也不清楚,要不您稍後再打過來,我這邊正忙着。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上週報道,一個月前,四川、江蘇等省質監部門已經“悄然”下文,要求對上述四個批次食品進行徹查。不過,在此之前,消息仍被隱瞞了八個月。
 
前唐山樂亭凱達冷凍廠的員工對本臺說,該廠棒冰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標,因與奶粉有關:“全是我們老闆從正規廠家進的(奶粉),各種手續都有”。
記者:那怎麼會有三聚氰胺(超標)呢?
員工:估計他們檢查的奶粉,沒有檢查好,出現問題了。
 
對於“毒奶粉”再度曝光,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首先是政府監管依然存在漏洞,其次是一些企業道德淪喪,缺乏起碼的誠信。鄭州的結石患兒家長李旭說,政府有責任:“實際上當時我們就提出來,應公佈銷燬多少,到底回收了多少,但實際上沒有這個數字,去年,我覺得有很大一部分東西(奶粉),都沒有銷燬,兌稀後,混入食品”。
 
毒奶粉維權組織“結石寶寶之家”代理負責人蔣亞林表示,目前,所有的奶製品都可疑:“不僅僅是奶粉,只要是含奶的製品都有可能含(三聚氰胺)。所以當時我女兒發現結石的時候,不給她喝含奶製品,奶糖,餅乾,都不給她喫,凡是含奶的都不安全”。
 
前《中國之春》雜誌總編輯伍凡表示,三鹿毒奶粉爆光之後, 從法律處理, 對受害者賠償, 遺留毒奶粉的銷燬等問題,顯示了道德沉論以及輿論封鎖, 最後是毒奶商的利益驅使等諸多原因, 使毒奶粉案死灰復燃。最根本原因在於中共政權的包庇, 不願對涉案的中共官員嚴加懲辦。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記者喬龍的採訪報道。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