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次提出"規範財富積累制" 換湯不換藥?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宣告,下一步將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還首度提出"規範財富積累制度",中國媒體特別突出少數先富、暴富羣體存在財富積累手段不規範現象。有分析指,這是換湯不換藥。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大報告中,把“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當成執政10年三件大事之一。他進一步提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報告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並指,“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報告首提“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改變財富積累的方式,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他可能要去掉一批人,但是另外一批人還是需要通過跟國家權力的結合,取得巨大的成功。”旅美獨立評論員魯難表示。
魯難分析,在中國所謂的超級富豪有兩種,一種是隱形的,一種是門面上可以統計出來的。在中國做生意如果不跟國家權力結合、沒有權貴在背後支撐,很難取得壟斷地位成爲真富豪。
他舉例,就像阿里巴巴的馬雲,全國14億人的數據都在他手中,如果沒有權力支撐,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樣的道理,馬化騰的微信,掌控所有人的言論、自由和所有的動態,包括金錢和思想意志,也不脫與國家權力的結合。正如同疫情下,中國的核酸檢測事業亦是如此。魯難說,“所謂改變財富積累方式,無非要不喫大鍋飯,要不換另一批人取得財富而已。”
《新京報》解讀,作爲首次提出的新名詞“規範財富積累機制”,其意義可謂深遠。“對部分先富、暴富羣體的‘發財’路徑加大規範力度,是規範財富積累機制的應有之義。”報道稱,“有利於消除部分羣體通過壟斷各類市場資源、排他性競爭獲取鉅額財富的灰色土壤。”
非實體經濟喊財富重分配 反映習近平馬克思勞動價值觀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對本臺表示,從習近平的口頭報告可以看出習較看重實體經濟產業,換言之,他不樂見以下財富累積的方式,首先是靠着資本或壟斷賺錢,像是手遊、電腦遊戲、娛樂業等他口中的“精神鴉片”都不是實體產業;其次,是靠着炒作一般老百姓生活三座大山:教育、生活、醫療,也就是教培業、房地產和醫療保健業等。這都是他要財富重新分配的領域。
劉孟俊:“一方面這的確是老百姓生活壓力,另一方面象徵的是習近平對於經濟價值的觀點,他認爲用勞動力賺錢該受尊重,這是他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觀。他說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從這一點看也是如此。”
不過,劉孟俊也直指,“習近平不清楚科技發展”的盲點。他解釋說,反壟斷反的是平臺數據經濟,這一產業特質數位經濟已形成“大者恆大、小者恆小”,規範當然能規範,但不可能逼迫二選一,或用市場地位逼迫客戶作選擇。他提醒,“可以規範,但不能打擊。”
“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打擊私營經濟
所謂的“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是否會進一步打擊私營經濟?劉孟俊給了肯定說法。他認爲,私營企業的創新所需的風險必須自己承擔,金融業正好可以分擔創新或商業化風險。將來金融管制所形成的傷害,將對科技發展造成妨礙。“如果只是重視實體經濟,沒有注意到現代產業跟市場運作模式,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
共同富裕強調分配 分析:美麗的口號
所謂“中國式現代化”,報告提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談及要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報告指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提出“堅持按勞動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
“所謂的平均財富夢想,中國從封建時代幾千年都沒實現,在共產黨這裏也不可能實現,只不過是美麗的口號罷了。”魯難說。
魯難回溯,共產黨從井岡山時期就講“共同富裕”,至今中國老百姓很多人還是在貧困線以下。“很多人說當官不發財,我跟着共產黨幹嘛?”所以習近平反腐抓了幾百萬官員,“他們的權力、分配製度從哪來,貪污的財富就從哪來,財富是從執政黨的權力來。”
魯難認爲,共產黨執政後,所有的法律與監督機制都起不了作用,所謂的反腐也僅是拿掉一部分跟其政見不合的人而已。
記者:黃春梅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梒青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