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時代 爲何中國官員的治理能力尤其薄弱?
《中國新聞週刊》最近援引公衆號“半月談”的文章,指出今年以來,紀檢監察機關查處通報的少數官員違紀案件涉及“逃逸式辭職(離職)”。文章說,從相關案例分析,部分官員主動辭職或提前退休的原因有所不同,其中往往是隱藏着嚴重的腐敗問題,但也有自身能力問題,性格原因,身體疾病,或是爲了更好地發展等。
"逃逸式辭職"與中國官員的"躺平心態"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告訴本臺,在習近平當政之下,很多有能力的官員都有一種“躺平”心態,這也是導致“逃逸式辭職”的原因之一。
他說:“就是說你既然這麼願意把大權都獨攬在自己,或者是乖乖聽你話、也沒有能力的官員手中,那我們就要和他有所切割,有所區別,或者是辭職,或者是不在其位,讓他自己去表演好了。中國這個爛攤子,你自己背鍋好了。”
《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也告訴本臺,所謂腐敗問題其實在當今中國官場上還不是首要問題,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在習近平‘定於一尊’的控制之下,各級地方官員無從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因爲給他們留的空間非常狹小,而且習近平又第一強調‘政治’,政治上是不是忠誠,是置於首位的。”
胡平分析,在這種官場氛圍下,官員們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心態在“動態清零”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格外明顯。
"清零"凸顯專制政權特色:控制能力強 治理能力弱
中國持續三年“清零”,各地官員對於習近平“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的這場“戰役”,無不紛紛表現,緊緊跟隨。疫情相對高峯時期,中國曾有近4億人遭到某種形式的封控或管控,上百個城市陷入生產生活完全停頓狀態,各種次生災難頻傳。
胡平說,“你看他搞的動態清零,搞得多有效率,全國那麼多人整天做核酸,到處修建那麼多方艙,證明他很有效率。但現在放開了,那麼多人要求醫這件事情,另外(人們)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多問題,整個政府就失蹤了。在這方面政府顯得毫無能力。”
胡平指出,中國這個專制政府,其長處就在於控制人民的能力特別強,而在治理方面就相當薄弱。“這個情況在習近平時代,顯得更爲突出。”
陳奎德也談到,習近平上臺後,逐步把權力集於一身,無論是外交關係還是國內疫情處理,很多事情他都不願聽取專家或官員的不同意見,而“一票否決”。這種時常是非理性的決策,甚至是拍腦袋的決定,也讓那些覺得還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官員感到心灰意冷。
陳奎德說,“習近平這樣搞,他對於整個的官場的向心力大大地削弱,使得這個系統不大能夠運作起來了。這個局面是值得觀察的。”
從“白紙運動”到“煙花運動” 中國官員的治理能力哪去了?
過去一個多月,從反對當局強制封控而遍地開花的“白紙運動”,到元旦期間始於河南周口鹿邑縣的“煙花運動”,中國民衆持續不斷走上街頭,從與警察對峙到掀翻警車,挑戰當局的公權力。到目前爲止,這兩起事件仍然餘波盪漾。
最新網絡消息顯示,在警方壓制之下,鹿邑縣民衆是換了個地方繼續放煙花,而縣政府的做法就是宣佈“禁止生產、銷售、運輸、儲存、燃放煙花爆竹”,並檢查過境車輛的後備箱。
本臺無法獨立覈實官方上述消息。隨着農曆春節將至,中國官方要不要開放民衆燃放煙花?或採取徹底壓制的做法?對習近平和他領導下的中國各地政府都是難題。
也有人質疑,當局的治理能力哪去了?爲何不能對民意做出預判並準備相應的疏導措施?例如在春節定時、定點開放煙花燃放,避免抗議重演?
胡平告訴本臺,作爲中共官員,“他們擔心的就是民衆聚集是否會鬧事?所以首先想到的防範,而不是想到如何提供民衆方便,可以有表達和疏解壓力的渠道。” 他認爲,官方並不是完全沒有預想到可能發生的狀況,而是從完全相反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所以就出現了目前見到的這種場面。
誰理民意?制度是問題主因
胡平指出,中國官場很多問題都是制度造成的, “各級官員你都不是老百姓選出來的,所以你對民意根本就不在乎,都是靠上頭來任命的、來提拔,所以官員永遠是眼光向上,他不會向着民間。這是這個制度所決定的。”
他還說,在習近平統治之下,中共制度造成的壞的一面得到成倍增長。而只要習近平還在位,其統治方式及當前官場上的種種表現,就還會持續下去。
記者:凱迪 責編:鄭崇生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