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的报道说,智联招聘这项调查表明,在经济低迷的气氛下,一些人开始对较为稳定的教师行业心生羡慕;这些人愿意改行当教师的原因包括:当教师有寒暑假,工作稳定,时间较为自由,福利好,受人尊重等等。
这么多白领愿意改行当教师,即使是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相比,已经是大相径庭了。记得在80年代,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垂青教师这一行。
旅美学者谢选骏表示,金融危机的肆虐以及职业场上竞争的加剧,是许多白领开始羡慕教师职业的两个主要原因:
“两个因素,一个是短期的金融危机的因素使中国白领压力 空前增加.老师一般工作比较稳定。还有一个就是长期的商场上竞争这种压力;这两个因素都导致他们向往教师职业。因为教师职业虽然在经济上没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不会有发大财,但是他基本上的保证是有的,,工作比较稳定嘛。”
记者:“在调查里还说职场的人做选择做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做老师有寒暑假,这个你怎么看呢?”
谢选骏:“对,他们的工作很紧张,职场上的人经常加班嘛。经常加班连礼拜六、礼拜日这种的正常休息都得不到保证,然后晚上还得加班。这个教师职业完全没有。教师不仅没有日常的这种加班, 大学教师每天八小时上班都不用的嘛。”
谢选骏特别指出,在各行各业中,教师的心理压力相对很小:
“这样老实说没有人可以不看人脸色生存的。即使是一个所谓的大老板,他也会看客户的脸色、或者看政府官员的脸色等等吧。但是教师尤其是在中国的教师这种压力比较小,相对他不用看别人脸色。做教师的时候,不仅不需要承受这种心理压力,还可以释放心理压力,感觉多少有点优越感吧,他毕竟是个老师嘛。”
这位学者表示,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许是60年来最好的:
“中国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对老师的态度呢都有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个转变简单的说也就是说是向中国传统的回归。有点儿像师道尊严的方向在那儿回归,但是由于商业化的侵蚀呢,回归呢还是远远不到位的。不管怎么说老师的社会地位是在日益的改善。1979年到1989年这十年里,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比1949年到1979年那个30年呢,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待遇应该是这60年来最好的了。”
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教授李伟钦表示,当教师可以保证过一个小康生活:
“至少有些人是觉得那个工作瞒稳定的,对不对。也有寒暑假,最主要的当老师的重要点就是寒暑假。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你的人际关系搞好了,教学任务做完了,基本上工作求温饱,或者说小康话…中康好了,基本上还是不错的,当然薪水没那么高。”
李教授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会相应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整体上你若经济发展的话,那知识产业的重要性的话,当然就是说对教育的重视可能会比以前好一点。对老师的尊重度就比较高一点嘛。那当然这主要讲城市地区,在乡下可能还要更加强一下吧。中国传统的看法就是说不管你贫富怎么样,出身怎么样,教育是让你往上爬的一个重要力量。台湾基本上就是做得蛮成功的。不管你讲说在50年代、60年代即使经济形势没那么好的时候,重视教育的动机呀跟动力呀都在那边。因为教育你没有马上能够看到成果,10年、15年、20年才能看到成果呢。你那个平均贫富的差距呀,教育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就说老师的地位当然很重要。”
与61.2%的白领愿意改行当教师这一数据形成对比的是,表示今年会给自己老师送去祝福的职场人士仅为48.6%,比去年低了11.6%。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